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或生产方式运行的根本特征。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人们通过制订有科学依据的统一计划和实行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计划管理,从而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这种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表明,人们不再是从属于物,而是成为社会生产的真正的主人。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即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就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难以摆脱的无政府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或生产方式运行的根本特征。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在国家或社会中心事先制订的统一计划的指导和规范下,在某种计划管理机制的作用下,按比例地和协调地发展。

计划经济概念的内涵,大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的自觉性。计划经济的实质,乃是经济活动不再是自发地与盲目地发展,而是从属于人们的自觉的控制。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是一个高级的社会形态的特征。人们知道,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是从属于变化莫测的自然的强暴的力量。在奴隶制经济与封建制经济中,人们生活于分散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中,谈不上社会经济的组织性与计划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是以自发性与无政府性为特征,在那里,“……商品生产者及其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的分配上,偶然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杂乱无章的作用”[1]

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人们通过制订有科学依据的统一计划和实行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计划管理,从而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这种情况表明:社会意志体现于“先定”的计划之中,计划性寓于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之中,从而,国民经济的运行,就受到社会主体的意志的制约、控制与调节。这样,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部大机器的极其复杂而多样的活动,就不是杂乱无章的,更不是互相对立、互相碰撞,而是处在社会的经济管理中心有意识地与自觉地调节与控制之下,从而社会经济活动就具有自觉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主义形态下,人们“……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2],人们的活动从属于“有意识的社会调节”[3]。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这种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表明,人们不再是从属于物,而是成为社会生产的真正的主人。可见,国民经济在国家或社会中心的管理与调节下,摆脱了盲目性,实现了自觉性,成为“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4]。经济活动的自觉性,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鲜明特征,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生活在根本上从属于盲目性的市场调节,存在着鲜明的对比。(www.xing528.com)

第二,经济运行的计划性。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控制,不可能是以任意的决策与指挥来实现,而总是要通过预先制订的计划,借助使基层生产单位能按照计划的要求来进行活动——国民经济计划化——的机制而实现的。马克思说,在社会主义形态,“……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5]。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人们将制订有科学根据的统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寻找与建立一种恰当的、能有效地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社会“先定”的计划的机制,保证国民经济按照“先定”的计划发展,由此来实现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觉的控制。可见,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的现实的范畴。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即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就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难以摆脱的无政府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国民经济总体的计划性。计划经济不是一个个生产单位,即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计划性,也不是国民经济局部领域——如某一生产领域,如托拉斯——经济活动的计划性,而是国民经济总体的活动的计划性,它包括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在总体上进行有计划地组织、管理、控制与调节。计划经济意味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总体上的从属于人们的自觉控制。显然,单有个别生产单位的有组织,谈不上计划经济;如果只是有局部领域的计划性,而没有国民经济总体上的有计划发展,也谈不上计划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