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干创新,攻坚克难——永州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

实干创新,攻坚克难——永州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10月,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永州召开,打响了永州第一张产业扶贫的响亮名片。2017年,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现场会在永州召开,永州市荣获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之后,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又开展了“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实现帮扶次数197750次,帮扶物品90438件,开展服务次数571770次,帮扶资金813.81万元,数据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实干创新,攻坚克难——永州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

在全市贫困人口中,不论是贫困村的发展,还是贫困群众的脱贫,要稳定持续高质量脱贫,关键还得在产业就业这“两业”上做文章。当时,省委、省政府也在产业就业这方面加强探索,永州作为农业大市、劳动力大市,发展产业就业既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很突出的短板。在通过多次调研思考后,我认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全可以在全市大力推行。为此,我们走访调研了多个贫困村、多个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主进行了座谈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从结牢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推进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逐渐壮大,形成了“一县一特、区域联动”扶贫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累计带动有贫困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42.6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市已脱贫人口的70%。2016年10月,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永州召开,打响了永州第一张产业扶贫的响亮名片。在就业扶贫方面,虽然贫困村的富余劳动力多,但由于就业技能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外出劳动力就业岗位不稳定,收入难保障;同时,由于家庭劳动力外出,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无人照顾,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为破解这一矛盾,我们积极向永州市委、市政府提议,支持发展“扶贫车间”,动员民营企业和市内的园区企业,推行“万企帮万村”活动,引导制衣、制伞、电子纺织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这既实现了人岗相适、稳岗就业,又满足了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目前,永州通过“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三种模式,发展扶贫车间599家、就业扶贫基地67个,吸纳3.2万余名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社会力量潜力无限。但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最大的难处是需搭建一个好的平台。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选择个别市县,推行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我们认为这是个绝佳的契机,于是向市委、市政府建议,争取了全市整市试点的机遇,经过多次探索、多次实践,形成了一网统领、两线并行、三级联动、四员助力、五台同唱的“12345”模式,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社会扶贫”的新路子。2017年,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现场会在永州召开,永州市荣获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注册贫困户21.68万户爱心人士56.34万人,爱心需求对接成功累计36.54万次,对接成功率达到71.12%,形成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之后,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又开展了“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实现帮扶次数197750次,帮扶物品90438件,开展服务次数571770次,帮扶资金813.81万元,数据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商城,深入实施消费扶贫,实施扶贫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四进”行动,建成12个运营中心、100余家城市社区加盟店、500余家乡村两级供销电商综合服务站的销售网络,对接贫困地区农产品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户1000余家,上架扶贫产品300余种1000余款,39款“永”字号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商城上架销售,近300种入选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实现销售金额15.6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4万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