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从工具到武器——瓦巴姆博物馆探秘

科技:从工具到武器——瓦巴姆博物馆探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周六的上午,我们在瓦巴姆博物馆找到了这些问题的一个答案。3每年,瓦巴姆博物馆都会吸引5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来此参观爱沙尼亚的自由旅程,以及正如其所展现出来的——科技如何成为一种武器。奥尔加建造的博物馆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展示了科技与社会的碰撞。

科技:从工具到武器——瓦巴姆博物馆探秘

在位于波罗的海之滨的爱沙尼亚塔林市中心的一个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件展品,它是一对不停旋转的年轻男女雕像。他们分别站在一个窄长跷跷板的两端,随着这个巨大的跷跷板围绕支点慢慢转动,两人双臂伸开,凝视对方,努力保持着自己和对方的稳定。这座雕像不仅设计新颖,吸引人们驻足,还传递出一个不容置疑的严肃信息1。它代表了当前全球自由社会面临的脆弱平衡关系,即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保护民主免受驱使人们四分五裂的过度自由的伤害。

这座旋转的雕塑是该博物馆主题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展览讲述了这个波罗的海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赢得、失去和重新赢得主权的故事,以及它的人民为此付出的努力。这个故事还讲述了每一个现代民主国家面临的科技挑战。正如音频指南告诉游客的那样:“爱沙尼亚不是在一日之内实现自由的,我们一直在寻求自由,每天都在这么做。”

这座两层楼的瓦巴姆职业与自由博物馆(简称瓦巴姆博物馆)坐落在塔林中世纪老城区中心的山脚下。尽管规模不大,但这座玻璃和钢结构建筑骄傲地站立在高高俯视它的13世纪老城中心的城墙边,与其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爱沙尼亚新时代的象征,玻璃墙壁确保来自北侧的光线毫无阻挡地进入这座当代建筑,点亮了一个现代的舞台,并讲述了一个复杂而悲伤的故事。但博物馆并不仅仅关注苦难、压迫和谋杀,它还表达了全世界渴望自由的人的共同呼声。最重要的是,它检视了自由和责任之间永恒存在的张力,正如博物馆里那两个立在半空的人物雕像优雅地展示的那样。

当我们在2018年秋访问爱沙尼亚时,美国国会正在针对推特和脸书上发生的虚假信息宣传战问题进行紧锣密鼓的调查。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新的挑战,并开始提问。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为什么我们没能早点意识到它?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们在瓦巴姆博物馆找到了这些问题的一个答案。这座博物馆源于一个爱沙尼亚裔美国人的创意,她名叫奥尔加·基斯特勒·里索,1920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在她很小的时候,为逃离乌克兰的骚乱和饥荒,她和哥哥移民到爱沙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苏联军队准备将这个小国重新纳入自己的铁腕统治范围之际,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女子的奥尔加随着撤退的德国士兵,登上最后一艘船逃离了这个国家。

1949年,奥尔加来到美国,最终和丈夫及女儿一起,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安顿下来,她家距离微软公司总部大楼仅有几分钟的路程

尽管在美国安度余生,但她从未忘记爱沙尼亚,一直关注着她童年时代的家园2。50多年后,爱沙尼亚脱离了苏联,开始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建设自己的未来。(www.xing528.com)

奥尔加急于为爱沙尼亚的民主未来做出贡献,她捐出毕生积蓄建造了一座博物馆,以纪念这段重要的历史,并确保它不会被世界遗忘或重演。正如该机构的赞助人伦纳特·梅里总统在2003年的开幕式上所说,这座建筑并不只是一座博物馆:“这是自由之家。”3

每年,瓦巴姆博物馆都会吸引5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来此参观爱沙尼亚的自由旅程,以及正如其所展现出来的——科技如何成为一种武器

互联网帮助爱沙尼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自封的“电子民主”之国。但在2007年春,爱沙尼亚遭受了一场网络攻击,这是首次由一个国家针对另一个国家发动的国家级网络攻击。这次攻击是一种被称为“拒绝服务攻击”的数字围攻,它使该国大部分互联网失灵,包括爱沙尼亚政府服务和经济命脉的网站4

2007年的那次网络攻击使这个仅有130万人口的国家被纳入网络安全地图。为此,北约在塔林城外建立了网络合作防御卓越中心。生活在俄罗斯导弹射程内的阴影迫使该国及其领导人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还关注自由和压迫,这些问题正是当前信息技术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奥尔加建造的博物馆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展示了科技与社会的碰撞。受到压迫的人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愿望下,即对自由的追求。但一旦人们获得自由,这个共同的纽带就消失了。爱沙尼亚人民已经切身体会到,自由本身也会带来挑战,并且这种挑战可能会让人头晕目眩。

展览说明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都很难弄清楚他们真正想要什么。那么,如果一切都被允许,你会想要些什么?其后果就是,人们会四分五裂,各行其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