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前工厂:从博物馆教育示范案例到成果

史前工厂:从博物馆教育示范案例到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前实验考古更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研究工作。1868年,著名考古学家伊文思首次公开演示了石器打制的实验。此后,周仁、李湘、钟华南等先生在史前实验考古方面都做了有益探索,推动了史前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但是,上述种种可贵的史前实验考古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在博物馆内部进行,由专业人员具体实施。

史前工厂:从博物馆教育示范案例到成果

考古学发展之初,实验考古就是建立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和研究古代遗存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在大量实验的前提下,通过复制、重建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古代工具、武器、房屋、堡垒、村落等遗址、遗物,让现代人直接、详细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维过程。史前实验考古更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研究工作。早在19世纪40年代,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考古学家亲自动手制作石器并使用这些石器割肉、砍树,以此观察和研究史前石器的制作、功能、生产方式及其他相关问题。1868年,著名考古学家伊文思首次公开演示了石器打制的实验。我国的旧石器研究专家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也进行了打击石器的实验。此后,周仁、李湘、钟华南等先生在史前实验考古方面都做了有益探索,推动了史前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

西安半坡博物馆向来有重视实验考古的传统,科研人员早于1960年代就开始进行半坡时期人类生产工具,如凹腰石斧、骨针等的实验制作;其后,又进行了史前房屋的重建、史前陶窑重建和陶器烧造及尖底瓶汲水实验。这些史前实验考古的成果无一例外体现于本馆陈列和讲解中——不仅丰富了展陈内容,又增强了解说的科学性。但是,上述种种可贵的史前实验考古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在博物馆内部进行,由专业人员具体实施。而随着现代观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博物馆意识的提升,观众对博物馆参观有了更多的要求,除了静赏,还希望有互动、能参与、重体验,以获得对博物馆知识多感观、立体化的认识。鉴于博物馆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半坡史前工场应时、应势而生,其建立的目的就是“系统、全面地展示史前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的面貌,将史前文明在制造方面的成就立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把对史前文明的弘扬变成饶有趣味的轻松的活动”。在构想史前工场活动项目时我们经过了反复论证,预先提出了实施史前工场项目中应该着重注意的诸多事项,其中之一就是“以实验考古的数据和技术、工艺为基础,严禁凭空臆想;严禁采用现代技术、工艺和材料”。同时,我们更强调的是史前工场推出的观众活动项目是公众化实验考古项目,即观众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不仅获得认识,而且能够了解“为什么”和“如何做”,并掌握程序和技能,取得成果或结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