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长在艰难中:华为成功背后的真相

成长在艰难中:华为成功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后来的多次讲话中,任正非也从不认可所谓华为是成功企业的说法,反而一直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三告诫大家华为离成功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点进步。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从企业成长理论来看,企业的成长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

成长在艰难中:华为成功背后的真相

2001年,为了向日本企业学习如何“过冬”的经验,任正非专程造访日本。这个时间距离他关于华为“冬天”的预警仅仅两个多月。

为什么要去日本学习经验?

这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持续十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说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985年美国为了解决巨额的贸易赤字问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跟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后国际热钱开始涌入日本,很大一部分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制造出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在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失去的十年”:1992~2001年的十年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2001年时日本经济甚至出现0.6%的负增长。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长过工资。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日本企业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冬天”?它们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是任正非访问日本的主要原因。

从日本回国后,任正非发表了名为《北国之春》的文章。在文章中,他焦虑于华为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如何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

“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在后来的多次讲话中,任正非也从不认可所谓华为是成功企业的说法,反而一直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三告诫大家华为离成功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点进步。

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如此朴实无华的话语恰恰道出了华为的企业发展观,也揭示了任正非一贯推崇的企业思想:理性与平实。

2012年1月6日,辽宁卫视《老梁观世界》推出了一个节目《“大师”就这么忽悠你》,以客观的视角无情地揭露了那些所谓的培训“大师”们真实的一面。这些所谓的大师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出身于传销界,演艺功夫了得。第二,过度包装和虚假宣传。比如“国学应用大师”“心灵潜能大师”“顶尖智慧大师”。第三,都以人生激励、潜能开发、国学应用或者成功学为主题进行授课,很能调动人的成功欲望。第四,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甚至年收入过亿元,同时也毒害了很多人的心灵。第五,很多参加培训的学员竟然是企业老板。这些老板们一方面认为参加培训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惜重金踊跃参加这样的培训。(www.xing528.com)

人类如果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与逻辑,也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再者,欺骗的成本低,造假的成本低,违法的成本再低,当然没人讲诚信。但是,这些企业老板们基本都是摸爬滚打一路闯荡过来的各路豪杰,怎么会上了这些江湖骗子的当呢?问题还是出在如何理性看待企业发展的思想上。

首先,不想发展的企业一定不是好企业,必须勇于进取。企业作为经济性组织,生存与发展是其永恒的使命和追求。理论上,我们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分成两个部分。但是在实践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是一体的,很难严格区分。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发展企业也难以生存,因为企业生存的环境复杂多变而且竞争激烈,危机四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是最好的避险。只要企业还在健康发展,即使存在很多问题,也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相反,如果企业发展停滞,即使现在没有问题,也会逐渐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爱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爱迪斯认为,壮年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为理想的时期。但是壮年期也并非生命周期的顶点,企业只要能够正确地决策和不断地创新变革,就可以持续增长。如果企业失去动力或者丧失活力,就会停止增长进入官僚期。因此,企业只有求发展,才能求生存。只有持续发展,才能长期生存。否则,就会步入生命的尽头。目前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企业老板取得“第一桶金”后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甚至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的现象。所以,被所谓大师忽悠的老板们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去学习和充电,不但无可厚非,反而是值得称道的。只是他们对发展的认识不到位,病急乱投医,才投入了骗子的怀抱。

其次,不可为了发展而发展,必须实事求是。企业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直被看作“黑匣”,因为其内部工作原理一直不明确。1959年,美国学者潘罗斯在其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认为,企业是一个管理组织,同时也是人力、物力资源的集合,企业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另外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所产生的服务是企业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也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因此,潘罗斯通过建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源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

从企业成长理论来看,企业的成长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因此,企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以务实的态度来寻求发展。如果脱离实际,盲目求大求全,甚至过度膨胀、好大喜功,就会陷入企业发展的陷阱之中。我们注意到,“高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快速做大做强”等口号是很多企业老板的普遍心态。但是,这其中有多少企业真正了解自身情况,能够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企业发展问题呢?如果企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而无所作为,对企业而言必是损失。企业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而强行为之,中外企业因此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命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任正非对实事求是思想有深刻的领悟,不仅在华为内部一再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贯彻了这个基本思想。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的开拓上,他都立足实际,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从最薄弱的区域突破,以点带面。在技术研发上,华为一方面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另一方面又摒弃技术导向而要求市场导向。华为不提倡技术自主创新而坚持开放融合,也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思想。

最后,企业发展没有“武林秘籍”,必须内外兼修。在信息经济时代,海量的信息、快速的变化以及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使老板们普遍患上了“焦虑症”。不仅焦虑于如何生存,更要焦虑于如何发展。任正非坦言曾经身患抑郁症而痛苦万分,但最终走了出来。像任正非这样有理性判断和思想定力的企业老板并不多,中国很多企业老板是凭着敢拼敢闯的勇气和放手一搏的豪气创业成功的。1/3靠勤奋,1/3靠运气,1/3靠赌一把。他们在充满发展冲动或者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缺乏理性与逻辑的分析与判断,而是幻想能获得关于企业发展的“武林秘籍”。于是,他们有的迷信于所谓大师的指点或者高人的引荐,有的千方百计、挖空心思结交“权贵”,有的甚至不惜冒险参与权钱交易并为此而身陷囹圄。这就是辽宁卫视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如此多的老板被江湖骗子忽悠的主要原因。

不是骗子忽悠水平高,而是有些企业老板思想偏离了理性的轨道。如果这些老板端正心态,理性务实看待企业发展,就不至于一窝蜂去聆听这些所谓的大师的“教诲”了。企业发展不能指望“武林秘籍”,只能通过内外兼修,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切实根据内部资源状况和能力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成长。2002年是华为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销售收入锐减近百亿元,大批骨干员工离职。任正非后来说那段时间自己晚上常做噩梦,而且梦醒后常常哭。2002年12月,任正非做了《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的年终讲话。在讲话中任正非毫不讳言华为当时面临的发展困境,但是他坚持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苦练内功:要用创造性的工作来努力改善市场状况,要重视现金流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要建立广泛的同盟军,要大力支持海外业务拓展。经过一年的苦练内功,2003年华为公司全球市场销售同比增长42%,达到317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10.5亿美元,同比增长90%,海外销售所占比例上升到27%。产品实现对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覆盖。至此,华为终于走出寒冷的“冬天”,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