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林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榆林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榆林市已经初具产业化规模,但是依然有许多地方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匮乏、农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因此,为了更加清晰地判断榆林市农业产业发展主体之间的性质类别、经营效果,有必要展开相关调查,了解榆林市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发展诉求,来揭示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差别,从而,进一步掌控当前榆林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难题,最终作出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榆林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形复杂,农业发展既有困难又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1区11县。在能源产业支持下,工业反哺农业在榆林市得到很好的实践,各县区在政府部门号召下,正结合不同地方的产业特色在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棚栽、林果、草畜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建成了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大漠蔬菜、山地苹果、羊子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800万亩。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12家,其中省级57家国家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45个,其中市级384个、省级52个、国家级20个;家庭农场其中市级180个,省级152个;农业示范园区26574个,其中市级78个、省级40个、国家级1个。各类经营主体正茁壮成长,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虽然,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榆林市已经初具产业化规模,但是依然有许多地方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匮乏、农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此外,不同的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究竟哪种产业主体适用于哪种情况,对于目前处于农业产业探索阶段的榆林市而言,仍是一个未知的难题。因此,为了更加清晰地判断榆林市农业产业发展主体之间的性质类别、经营效果,有必要展开相关调查,了解榆林市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发展诉求,来揭示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差别,从而,进一步掌控当前榆林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难题,最终作出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我们运用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等农业经营主体近五年的数据,从其数量发展、质量发展(由于在农业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评估中,多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示范等级划分,所以在此我们选取示范组织为质量指标,来说明农业发展的质量问题)以及政府扶持力度方面出发来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对榆林市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做出详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4-1、4-2、4-3所示。

表4-1 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况表

表4-2 榆林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表

表4-3 榆林市园区发展情况表(www.xing528.com)

根据以上三个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榆林市现代农业主体数量上总体来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是各类主体发展仍存在差异。

就合作社而言,其发展势头有所消退,尤其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这一主体。不过根据榆林市2015年的合作社摸底调查的情况来看,榆林市政府对合作社的发展正在朝向由只重视数量到更侧重质量的转变,表中数据显示,示范社的同比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结合榆林市的合作社自查这一政府背景,示范社数量的下降并不代表合作社发展的停滞,相反更是农民合作社发展转型的结果。

作为一个舶来词,家庭农场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才被正式提出,并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所以,我们对家庭农场的数据整理始于2013年,并且家庭农场的初期认定中,很大数量上包括早先发展规模复合家庭农场标准的种养大户。由于其相对规模较小、灵活性高,只需要一个经营主体便可申请注册,认定程序较为简单,发展呈现井喷式。近三年的数据显示,榆林市家庭农场十分火热,获得财政支持力度有赶超合作社之势。但是根据深入调查来看,在未来的几年中,其难免会陷入类似于合作社重量不重质的“运动式”发展困境,所以从其数据增长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在家庭农场的组建与示范项目申请中提前做好以质量为准的考核工作。

通过近五年的数据观察,由于园区建设的规模以及其科技发展、资金投入数额相对较多,但是园区发展较为缓慢,虽每年都有一些低级园区上升为较高层园区,但是其发展还是问题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