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林市县域经济现状分析

榆林市县域经济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榆林市南六县非公经济占比相对高于北六县,府谷县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4.32%,是全国首个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榆林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榆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29.9亿元,占比达33.5%,陕西省第三产业占比42.2%,全国51.6%,三产发展方面榆林市、陕西省均有较大的追赶超越空间。在追赶超越的环境下,榆林市南北县域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榆林市县域经济现状分析

(一)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

1.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榆林县域经济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47.63亿元增长到2773.05亿元,2014年达3005.74亿元。2015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分别位于第1、第3、第4、第10位,而神木、府谷两县也是陕西省为数不多的进入全国百强的县。

2.非公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陕西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占比仅过半,而发达省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非公经济是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领域。2016年全省非公经济占比53.6%,榆林市非公经济占比42%,比2011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2016年榆林市南六县非公经济占比相对高于北六县,府谷县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4.32%,是全国首个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

3.三大产业快速发展

榆林各县区农业发展优势体现在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上。榆林特色农业集中在长城沿线的羊子养殖、黄河沿线的红枣、全市范围内的小杂粮种植产业。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现代农业设施的使用方面表现突出。

榆林市县域工业形成了北部煤电化工,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南部盐化工、特色生态工业的布局。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神木县达到559.1亿元,同比增长8.5%。且近年来榆林工业逐步转型升级,延伸了能源产业链,引进了光伏太阳能新能源产业。

榆林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榆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29.9亿元,占比达33.5%,陕西省第三产业占比42.2%,全国51.6%,三产发展方面榆林市、陕西省均有较大的追赶超越空间。榆林旅游业强势崛起,2016年同比增长12.8%。对榆林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发现,优势体现在旅游资源丰富,集黄土、历史、红色、农牧、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交通便利。劣势集中在旅游产品集群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经营管理相对粗放等。“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及注重旅游的政策为榆林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而来自周边地区替代性旅游产品的竞争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失传成为最大的威胁。

4.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2016年全国城镇化率达57.35%,陕西省为54.95%,榆林市达到56.3%,为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榆林各县区在进城农民落户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就地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发展,靖边县东坑镇、神木县大柳塔镇就是典型例子。(www.xing528.com)

(二)南北县域经济发展差别显著,特色鲜明

1.总量有别,位次有别

在总量上南六县与北六县差异显著,2016年榆林市北六县地区生产总值占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1%。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显示,榆林北部县区如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稳居前列,而南部县均位于后10位,排名后位的县面临追赶超越的压力较大(图1)。

图1 2016年榆林市各县区地区生产总值

2.结构有别

总量的差别源于各县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的差别,北部县域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5%~70%,其中能源化工业占90%以上。南部县域产业结构较合理,绥德县第三产业占比达70%(图2)。

图2 2016年榆林市各县区产业结构

3.功能定位有别

按主体功能区划分,榆林市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5个县(区)的部分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呼包鄂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绥德、米脂、子洲、清涧、佳县、吴堡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属限制开发区域。在追赶超越的环境下,榆林市南北县域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