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方法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方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除了上节中所述的评价指标外,还有以下几种综合分析方法。一般是通过测试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及技术进步率来完成。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各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与劳动相对比重之比。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方法

第五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除了上节中所述的评价指标外,还有以下几种综合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就是把各部门满足生产发展要求的条件与县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条比较,然后加以综合分析,再评价择优,来选择和确定县域经济发展优势。一是把各部门满足生产发展要求的条件与可能提供的条件收集并综合分析;二是粗略估计哪些部门可能成为县域优势部门;三是列出这些部门在布局上需要满足的区位因素,并区分为指向性因素和制表说明;四是把上述条件进行优、良、差评价,列表说明;五是运用成本比较法与其他县域进行对比,以确立发展优势。

二、偏离一份额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用来对县域经济发展病理进行诊断。将县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析为两个等量,第一是产业结构分类,也称为比例偏离,反映结构差异的影响;第二是竞争分量,也称差别偏离,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反映了一个县域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三、产业结构高度分析法

产业结构高度是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达到的程度,可以从分析产业结构现状与变动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对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主要是采取产业结构相似度法,即使用结构相似系数求出产业结构相似度,来比较县域产值构成、产业资本构成、产业劳动力构成,判断县域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所处阶段,判断产业结构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换过程中所达到的程度,判断主导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换中达到的水平,判断产业附加值由低向高转换中所处的高度。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分析可从产业结构变动速率和产业间关联程度来判断。(www.xing528.com)

四、结构效益分析法

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县域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分析。一般是通过测试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及技术进步率来完成。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各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与劳动相对比重之比。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又称标志变动度或标准差系数,是计量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波动状况和波动幅度的指标。技术进步率是指同一产业产出增长率中扣除各种生活要素增长的贡献后所得出的技术贡献率

五、资金与技术缺口的衡量

一是资金缺口的衡量。一般采用“多马经济增长方程”,计算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积累率与区域实际可能达到的积累率作对比,以判断是否存在资金缺口及其大小。县域的积累率(储蓄倾向)为产出增长率与每投入单位资本可增加的产出量的比值。二是技术缺口的衡量。准确测定外来投资带来的技术含量是困难的,因为很难将资本的作用与技术的作用剥离。一个简便的方法是运用“索洛余值法”,根据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得出全要素生产率亦即技术进步速度,同时还可通过测算产品收入弹性,衡量技术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六、竞争力分析方法

由于决定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发展快慢的因素涉及面广、指标数量大,不同地区的各指标值间又互有高低,无法用某一个指标值来代表县域竞争力的强弱。基于此,可以选用多个指标区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采用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析县域的整体实力、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社会发展各相关指标;一种是分析县域的现存力、自然优势力、政府能动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经济活力和外界互动力的相关指标。还可以采用“三指标观察法”,相对简单易行。这三个指标为总量、平均和速度指标。在总量指标中,主要计算人口、GDP、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和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即可。在平均指标中,主要计算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速度指标,只计算GDP增长率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