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经济发展: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县域经济发展: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增长通常要受到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教育水平和投资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但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也就是说,投资是实现县域经济增长的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县域经济发展: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第一节 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常要受到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教育水平和投资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但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也就是说,投资是实现县域经济增长的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欠发达地区的实质就是投资不足。投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是受制于宏观投资政策,造成欠发达地区没有必要的投资总量规模和没有形成快速的投资增长拉动型机制;一个是受制于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致使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存量有限,民间投资发展缓慢,无法形成区域自生、自主的投资能力。

一、投资增长缓慢成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许多精辟论述。凯恩斯学派较早就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认为投资增加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成倍的增加。哈罗德-多马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投资理论。在哈罗德看来,投资的增加不只是刺激总需求,引起收入的成倍增加,而且还会刺激总供给,引发生产能力的增长,追加的生产能力又会转变为更多的追加投资。多马强调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投资,投资具有双重功效,既创造需求,也创造生产能力。

从区域经济的宏观特性分析,县域经济增长要素可解析为包括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三个因素,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贡献大、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相互转换的,依不同阶段各要素贡献份额的函数特征关系,可将经济发展分为劳动投入主导阶段、投资主导阶段和科技进步主导阶段。

表2-1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构成 单位:亿元;%

img1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就全国而言,经济运行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这是由起主导作用的发达地区的经济运行水平决定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一直领跑全国经济,并对全国的经济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从发展特征看,这些地区的投资一直在高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投资拉动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其经济内涵因素的作用也日渐增强,将逐步进入科技进步主导阶段。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尽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0%左右,但投资增长却严重滞后于发达地区,近十年年均增长基本维持自然增长水平,在10%~15%之间徘徊,经济增长也一直在13%上下徘徊,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足30%,有些地区甚至不足10%,这表明: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正处于投资主导阶段的前期,距科技进步主导阶段还有相当长的时间距离;另一方面投资严重不足,投资增长缓慢成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如1997-2002年,80%的外商投资于东部地区,80%的大学生毕业后到东部地区工作,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的65%在东部地区。

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拉动力。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没有快速的投资增长和必要的投资总量规模,劳动投入要素、科技进步要素就没有必需的存在基础,县域经济就无法完成发展的阶段转换。从欠发达地区各要素贡献水平和规模构成来看,投资总量规模和企业资本规模都很薄弱,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投资高速增长的资本聚集期还没有到来,因而相当长的时间内,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只能通过投资拉动来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投资总是有限的,而且近几年国家投资政策表明,对于欠发达地区,国家只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投资,有可能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但对增强县域经济的投资能力可能影响不大。同时,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对县域发展经济带来了筹资困难。欠发达地区在吸引利用外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应该有所支持,优先安排一批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原材料和环保项目在欠发达地区吸引外资,吸引外资的政策比东部放宽。欠发达地区可将一些长期保护、高度垄断的部门优先对外资开放,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欠发达地区吸引外资,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投资环境,在投资环境建设上要有重点,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边贸区的建设。还可以培育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设立西部大开发基金,以及信贷政策的适当倾斜。

二、民间资本存量不足,民间投资对经济拉动力能力弱

资本是投资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投资增长的关键。面对政策性投资的严重不足,欠发达地区要提高投资增长水平,就必须依赖于启动民间资本,加快民间投资的发展。从全国情况看,2003年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高5.81个百分点,已经接近国有经济投资贡献率,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民间投资总额分别已经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2.76%、59.91%、55.72和53.86%。但由于在非均衡发展战略下,随着预算约束趋于硬化和金融体制高度集中,对欠发达地区形成了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要素负流出效应。虽然在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开放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也有所启动,也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但与其求发展的内在需求比,还显缓慢,还没有形成投资拉动力。(www.xing528.com)

一是民间投资起点很低,至今也没有摆脱小规模、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如甘肃2003年民间投资仅为247.89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71%。其中个体经济投资总额自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亿元左右,变化不大;外商投资增幅很大,从1998年的不足4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6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投资主体仍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民间投资仅为总投资的1/3多一点,与浙江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64%比,差距明显。另外,欠发达地区民间投资增长还主要依赖于外商投资的增加,个体、私营投资不够,甚至表现为增长停滞状态。

表2-2 东、中、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在本地区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img2

资料来源:1993-2000年来源于《中国数字黄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2004年来源于中经专网。

二是投资者缺乏稳定的投资预期,民间投资增长状态不稳定。如从甘肃个体经济投资总额发展速度看,自1982年到2003年,出现了两个峰值。1984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79%,此后便长时期处在波动和增长下滑状态,到1997年又形成了一个新峰值,达到了161%,和1984年相比还差近30个百分点,但已经是经过13年的低迷又创了一个新高。1997年逐年下滑,到2003年已下滑了60多个百分点。这种波动,理论界认为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即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变化,投资领域也出现了从“投资急渴症”到“机会选择型”投资转变;另一方面是由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投资增加对民间投资形成了“挤出”效应。前一个说法应该说是成立的,由于市场对投资者提供的机会时空分布不均衡,由此也必然导致投资波动,对民间投资者来说,这种效应就更为明显。但后一个说法,却是经不起实践验证的。我们可以从甘肃1997年到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布情况来分析。这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增长了117%,其中国有投资才平均增长了115%,说明甘肃投资增长中,国有投资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贡献,反而却因其增长幅度小,影响了投资增长总体效率,也就是说,国家投资并没有对民间投资能够形成“挤出”力,更加反映了民间投资者对甘肃缺乏稳定的投资预期,是造成民间投资增长状态不稳定、抑制民间投资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

三是民间资本存量不足,民间筹资能力弱。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量不足,与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有关,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低,农民资本积累能力弱。我们从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及差距比较中,就可以得出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存量的差距。

表2-3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及差距

img3

资料来源:《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李仁元《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四是国内贷款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弱。2002年,甘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内贷款为111.182亿元,2003年则降为99.28亿元,降幅达10.71%。同时,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已然形成了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歧视”,非国有经济贷款难问题一直无法很好的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