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职能偏差纠正与县域经济发展

政府职能偏差纠正与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臃肿与膨胀,严重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履行,也是政府越位、错位现象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阻碍许多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级政府权力小、财力弱、负担重,缺乏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政府职能偏差纠正与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转变政府施政理念。提高县、乡各级政府机构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同。县域经济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民营经济,是民众在致富欲望驱动下“为自己干”的人格化经济,故对市场始终保持灵敏的反应和高效率。而政府在其中所要做的,只是为之营造出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做好公共服务(向下为社会而不只是为上级服务)即可。换句话说,就是政府要从“管制型”施政理念向“服务型”施政理念转变。这就不仅要政府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让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应尽的天职,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扭转政府先前那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定位,实实在在地做好一名“裁判员”,为经济发展做好市场维护。与此相应,社会和国家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应从传统的注重产出和结果(GDP的考核)转向注重服务质量和民众满意度上。

第二,创新政府体制。目前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臃肿与膨胀,严重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履行,也是政府越位、错位现象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快政府机构改革,重塑政府组织机构,建立行为规范、功能齐全、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组织机构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体制保证。

第三,合理分权和权力下放。目前,阻碍许多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级政府权力小(面对地市级政府)、财力弱、负担重,缺乏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层次过多,导致运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合理的分权和权力下放,使县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可以更好地释放县级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能量,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发展,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力量破解难点问题,办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事,增强竞争力。也为县级政府改善服务和提高业绩提供激励,从而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www.xing528.com)

第四,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目前,还有不少县级政府缺乏有利于公众广泛参与政府决策的有效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决策主体多为县委和县政府及各附属部门,决策很难真实反映公众意见、愿望和要求,容易陷入“封闭型”与“经验型”决策误区;二是决策程序非规范化,不少县级政府的决策仍停留在经验决策阶段,往往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拍脑袋决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较大;三是追踪决策机制不完善,实际决策过程中,相当多的县政府领导忽视决策追踪,很少关心、了解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追求政策实施的结果,往往采取强制性办法要求下级和群众实施决策。为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首先要完善信息搜集和传达机制及建立领导调查研究制度,以改革和完善政府对潜在或已经出现的公众关心问题的察觉机制;其次是要建立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参谋部门、有关职能办公室的作用,拓宽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机制。一些重要决策,尤其是关系到县域民生的重大决策,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唯有这样,才能增强政府出台的政策的科学性和制度供给的有效性、针对性。

第五,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的考核体系。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全面性、综合性、竞争性及趋利性等特点,政府的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要避免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及“错位”现象,就必须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因此,必须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考核各级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规范,杜绝政绩考核中的随意性,将考核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套具体的、可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全面、辩证、客观、公平地评价各级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职能的绩效,使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风向标”。在明确考核标准基础上,应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以强化考核监督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