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山:历史与现状概述

黄山:历史与现状概述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山作为地理名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有文字可考黄山记载于宋代编写的《黄山图经》。黄山、天目山、九华山、乌龙山、白际山五大山脉及其支脉构成了徽州四境的天然屏障。群山环抱的地形虽然满足了先民躲避战乱,求得安宁的客观需求,但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徽州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通常程度,这也是黄山为什么明显晚于其余名山开发的客观原因。

黄山:历史与现状概述

黄山作为地理名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有文字可考黄山记载于宋代编写的《黄山图经》。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为黄山,在明清时期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范围内(图5-1)。从自然地理角度讲,徽州地区群山环抱,中为盆地。境内水系发达,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周晓光,2005)。黄山、天目山九华山、乌龙山、白际山五大山脉及其支脉构成了徽州四境的天然屏障。群山环抱的地形虽然满足了先民躲避战乱,求得安宁的客观需求,但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徽州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通常程度,这也是黄山为什么明显晚于其余名山开发的客观原因。黄山在中国名山谱系中属于后起之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山是交通不便之地,罕有人至,而到过黄山的其实也仅仅只游览了黄山很小一部分。黄山长期游离于神山系统之外,它既不是五岳,也非四大丛林,也不属于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体系。

在唐代的典籍中,黄山是道家修炼之地。据旧志记载,唐代已经有了道观的存在,至今黄山的很多石峰、石洞都留有道教意涵,比如轩辕峰、浮丘峰、炼丹峰及仙人峰等。黄山的声名远扬始于明代普门开山,他修建寺庙、开山路,改朱砂庵为法海禅院,后扩建为护国慈光寺,建大悲院、文殊院等。明代黄山所建设的大小寺庙禅院约60余座,慈光寺、祥符寺、翠微寺、掷钵禅院号称四大丛林。明末清初时期,道教的活动在黄山基本已经停止,佛教的发展也日渐式微

风景开发与审美角度讲,黄山虽然很早就记载于《山海经》和《水经注》中,但在当时黄山的审美意识尚未正式形成。虽然从唐至元已经有一定的诗文、游记歌颂和吟咏黄山,使黄山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宗教意涵,但较大规模、较为普遍的黄山诗,尤其是黄山形象的出现为直到明末清初普门开山后,黄山艺术地位的奠定肇始于黄山画派,黄山画派创作的兴盛又集中于17世纪下半叶。(www.xing528.com)

图5-1 古徽州地图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14979220/&dt_dapp=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