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内容及篇章构建方案

研究内容及篇章构建方案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包括七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构成了本书的第1—7 章,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该部分阐述选题的背景、动机和本书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篇章安排和研究思路框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第二章企业经营环境转变与业绩评价体系改进。第五章业务单元竞争战略、业绩指标使用与财务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该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与假设检验、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研究内容及篇章构建方案

本书包括七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构成了本书的第1—7 章,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该部分阐述选题的背景、动机和本书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篇章安排和研究思路框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环境转变与业绩评价体系改进。该部分首先阐述了业绩评价的基本含义、功能和理论基础,接着在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方式和传统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改进思路和重要创新成果,并着重介绍了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模式的基本理论、优越性和不足。

第三章多元化经营、分权管理与业务单元业绩评价。该部分阐述企业多元化经营和分权管理组织形式,分权管理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业绩评价在解决代理问题中的作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层次性以及多层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现状和意义,以及基于战略的业务单元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基于战略的业务单元业绩评价指标设计。该部分主要阐述基于战略的业绩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业务单元的战略分类,并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为基本框架,阐述如何适应不同战略类型设计和选择业务单元业绩评价指标,最后介绍了影响业务单元业绩指标选择的其他权变因素。

第五章业务单元竞争战略、业绩指标使用与财务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该部分研究业务单元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及其强调程度对业绩评价指标使用程度的影响,以及业绩指标使用的多样化程度及其与战略的匹配程度对业务单元财务业绩的影响。该章的前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是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研究方法、模型设定和假设检验,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局限性。(www.xing528.com)

第六章顾客满意度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研究——产品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该部分旨在研究非财务业绩指标与未来财务业绩的价值相关性,以及情景因素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该研究以权威的专业调研机构公布的中国顾客满意度(CCSI)为自变量,检验产品的顾客满意度是否与该产品的销售额、销售额增长率、销售毛利率,以及该产品生产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总资产报酬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产品竞争程度是否调节了顾客满意度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该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样本选择、变量定义和测度、结果分析与假设检验、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第七章多业务单元业绩评价中公司高管认知偏差研究——平衡计分卡实验研究的证据。以往研究发现公司高管在运用分部平衡计分卡对多个业务单元进行业绩评价时通常存在着共性指标偏好,即赋予多个业务单元平衡计分卡之间共性指标赋予过高的权重,而忽视对独特性指标信息的使用。该部分在分析和阐述共性指标偏好的存在性、表现特征、潜在危害、形成原因,评价和借鉴已有文献关于如何减轻共性指标偏好的研究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减轻认知偏差的措施,即改进战略表述以增进评价者对业务单元战略和独特指标的理解,以及运用分解评价方式并要求证明评价合理性,激发评价者的认知努力。本书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偏好在中国管理人员中间是否同样存在,本书提出两种结果是否确实能够增加管理人员在业绩评价中对独特性信息的使用,从而显著降低共性指标和独特性指标的权重赋值差异。该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与假设检验、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七章内容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探讨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平衡计分卡框架、分权管理与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必要性,以及业务单元业绩评价与经营战略的融合,最终形成了本书的研究主题——基于战略的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第四至七章基于多重业绩指标应用的视角,研究运用多重业绩指标评价业务单元经营业绩中的相关问题。本书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