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慢一直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占比中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产业集聚性较低,规模效益低下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省工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现象,缺乏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重点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河南省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比例偏高,排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慢

一直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占比中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十多年以来,河南省第三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波动,比国家平均水平低,在中部六省中垫底。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不仅表现在比重上,而且还表现在结构上。2009年,河南省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2.3%,而以金融业房地产业通信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总量不足60%[1]。现代服务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产业集聚性较低,规模效益低下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省工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现象,缺乏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重点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3.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省比重的47.9%。可见,集群程度不够、园区发展不足、产业的规模效应不突出依然是河南省工业的一大弊端。另外,工业经济的效益水平也比较低。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仅增长7.3%,为2009年11月以来最低。河南省40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速放缓、28个行业利润增幅环比回落,煤业化工集团效益下滑,安钢集团亏损严重[2]

3.能源消耗依然偏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2004年和2005年,河南省万元GDP能耗均为1.5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于国内先进省份能耗水平的近两倍[3]。一些主要能源产品中的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的消耗增速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目前,河南省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比例偏高,排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能源消耗会进一步放大,环境污染会进一步加剧,资源和环境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制约河南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www.xing528.com)

4.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河南省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总量虽有所提高,但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仍然很低,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产业科技孵化相对缓慢,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使产品低端化和生产低效化,许多企业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和公共型的技术平台,这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制约日趋严重。2012年,河南省R&D经费支出29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而同期全国R&D经费支出8 687.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4%。

[1] 杨屹.“十一五”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分析及“十二五”发展建议.河南省统计局.2011年1月31日.

[2] 祝良华.经济隐忧中河南选择“优化自身”.经济视点报.2012年8月9日.

[3] 河南省统计局工业处.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任务.2007年4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