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历史与意义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历史与意义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产生的另一种情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对旧制度下已经存在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接管、改组。列宁说它是“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的极大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这个组织得很好的经济机构是很重要的”。1917年12月,列宁为此亲自起草了消费合作社的法令草案,1918年4月,正式公布了这项法令。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历史与意义

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为实施对小私有者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示范和国家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等个体劳动者,采取多样化形式,组织起来。中国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农民已建立了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组等合作经济组织。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变工队、互助组等合作组织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有手工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合作商店等。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产生的另一种情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对旧制度下已经存在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接管、改组。如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沙皇时代就已经在俄国城乡相当发展的消费合作社,就曾采取改组和充分利用的方针。1917年这种消费合作社在全俄已拥有1100万社员(按一户为一个社员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列宁说它是“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的极大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这个组织得很好的经济机构是很重要的”。尽管当时把持合作社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孟什维克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其他妥协的小资产阶级的政党的党员”,苏维埃政权还是“容纳他们”,同他们“达成了协议”(《列宁全集》第28卷,第178~180页)。1917年12月,列宁为此亲自起草了消费合作社的法令草案,1918年4月,正式公布了这项法令。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后,进一步对消费合作社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利用。在国内战争期间以及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对消费合作社又进行了政策调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