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如果在中国学界不处于指导思想和主流经济学地位,岂非咄咄怪事?这里当然是指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这是一项“去标签化”“去空洞化”,凸显其指导思想地位和话语指导权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工程。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

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如果在中国学界不处于指导思想和主流经济学地位,岂非咄咄怪事?这里当然是指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问题在于:能否处于指导思想和主流地位,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能解读和指导现实经济活动并取得话语指导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六册计划”,提供了建立这一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基础和体系框架,集中代表了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的最高成就。最先完成的四卷结构《资本论》是该体系的基础或“精髓”部分;它的逻辑定位是“小圆圈”,即抽象层次上经济学范畴的辩证运动,它没有涉及本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种种具体形式,没有上升到以世界市场为最高具体的“总体”,没有穷尽关于经济关系研究或叙述的全部内容。而尚未完成的“续篇”(“六册计划”第2—6册,至少是后3册)则涉及本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种种具体形式和“总体”,其逻辑定位是“大圆圈”,即经济学范畴上升到具体现象层次上的辩证运动。《资本论》和“续篇”,“小圆圈”与“大圆圈”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逻辑体系整体,呈大圆圈套小圆圈的螺旋式上升的“总体”形态。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完整地准确地把握被马克思引为“德国民族骄傲”的关于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的学说,而把《资本论》“大写的逻辑”结构等同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的全部内容,淡化或取消“六册计划”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体系构建学说的片面性或肢解性的“解构主义”解读趋向。这种非整体性解读就是不承认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它会抑制和窒息马克思理论的原创性和生命力,使许多理论闪光点和生长点、有价值的分析框架和思想线索被遮蔽,从而出现逻辑体系构建方法“半截子化”、研究对象狭窄化、研究内容空洞化以及政治经济学本身趋于僵化和边缘化趋向,并因此逐渐丧失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而导致指导思想多元化倾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既要“回到马克思”,又要在实践、创新并吸取当代经济学家(包括西方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发展马克思”。这也是马克思的理论遗嘱。因为《资本论》是一个自成始基性体系但又尚未完成的“半拉子”构筑物,其“续篇”只能留待后人“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极有必要用完整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的学说——而不是寄希望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来指导和建立科学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使之成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反映并用来指导现实经济运动。这是一项“去标签化”“去空洞化”,凸显其指导思想地位和话语指导权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