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城镇化质量提高放在突出位置

把城镇化质量提高放在突出位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真实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城镇化率指标,为何要设置这两个指标?为了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需要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图8-101979—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增长比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把城镇化质量提高放在突出位置

图8-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3年“两会”讨论的重点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见图8-9),特别是1998年之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明显加速。然而,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真实水平。那么,什么样的城镇化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见表8-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城镇化率指标,为何要设置这两个指标?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7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6.1%。如果仅从城镇化水平的数据看,成绩是显著的,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异。首先,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直接紧密相关,但我国城镇化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第二产业增长同步,说明我国第二产业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我国的城镇化,但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见图8-10,该图中的城镇化数据是指常住人口的数据)。其次,由于城镇中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差异,实际上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或者说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高估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因此,在提高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除了人口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还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优化升级。为了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需要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图8-10 1979—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增长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表8-1 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

(续表)

注:①带*为2011年数据;
②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中,常住人口不含16周岁以下人员和在校学生;
③城镇保障性住房:包括公租房(含廉租房)、政策性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
④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65.0~115.0平方米,新建城市为85.1~105.0平方米;
⑤城市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在1996年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PM10二氧化氮、铅等浓度限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