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对作弊学生的心理调整

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对作弊学生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它不仅使一些学生不劳而获,还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作弊的危害,提高个人诚信度。但那个作弊行为却关乎戊荣的诚信。所以她决定尽快帮他消除作弊心理,重建诚信观念。这表明戊荣还没有意识到作弊使诚信度降低的危害。

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对作弊学生的心理调整

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没有诚信的人,注定是失败的人。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也是过去教育体制下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使一些学生不劳而获,还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作弊的危害,提高个人诚信度。

经典案例

上海市格致中学物理教师孙晓峰老师最痛恨的就是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考试,本来是我们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与自己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可是,一些学生却为了取得高分而弄虚作假,在考试中作弊。这不仅直接改变了考试的本质,误解了我们考试的初衷,更是一种出卖诚信的做法。不管从整治考风、真实测评教学质量,还是从加强诚信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积极地消除学生的作弊心理。”

孙老师班里有位叫戊荣的学生,一向成绩都很好,经常被老师和家长称赞,也经常被学生们推举为“学习标兵”。

但是,有很长一段的时间,孙老师发现班里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戊荣了。接着,戊荣没有被推举为“学习标兵”,而代替戊荣的却是一位成绩远逊于戊荣但同样学习努力的学生。

孙老师对此迷惑不解:“‘学习标兵’应该给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学生啊?而且大家向来都推举戊荣,这次怎么集体变卦呢?”

几天后的一次考试,让孙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那次考试是期中考试。成绩优秀的有机会去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进行访问、交流,直接接受名牌大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指导。

那次考试,孙老师是隔壁班的主监考,没有担任戊荣考场的监考。

那天是最后一科。孙老师发完试卷后,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想去医务室拿点止痛药

经过戊荣的班级时,她突然愣住了。因为她看见戊荣没有在专心答题,而是时而看手,时而在草稿纸上写上几笔。又过了一会儿,戊荣不再看手里的东西而改看课桌了,并且看一会儿就在草稿纸上写几笔。

戊荣在干什么?他以前都是拿到考卷就匆匆答题,不会像现在这样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啊!

难道他在作弊?有种不好的想法突然冒出来了,但是很快就又被孙老师硬生生地压下去。因为戊荣的学习成绩一向都很好,平时也很努力,即便不作弊也能名列前茅!所以他没有作弊的动机。

想到这里,孙老师就继续向办公室走去。

考试结束后,孙老师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想看看戊荣的课桌上有什么。

粗粗一看,课桌上什么都没有。孙老师放心了,看来是自己多疑了。像戊荣那么好的学生怎么可能作弊呢?

就在孙老师要离去的一刹那,她突然发现桌面有点铅笔字的痕迹。

孙老师坐下,侧着头一看,竟然是一个没有擦干净的公式。接着孙老师用手在公式的旁边抹了抹,手上有铅。

原来,戊荣把考试中需要用到的公式都用铅笔写在课桌上了——他真的作弊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戊荣的成绩又是班级第一。但是孙老师却没有以往的欣喜,虽然她明白那几个公式也不一定起多大的作用。但那个作弊行为却关乎戊荣的诚信。所以她决定尽快帮他消除作弊心理,重建诚信观念。

于是,孙老师当天就找到了戊荣,直截了当地问:“戊荣,你老实地告诉老师,这次考试成绩显示出了你的真实水平吗?”

“嗯!”

“你大声地说。”孙老师听到戊荣的肯定回答,有点生气了。

“可是,老师,我没抄什么重要的东西。”戊荣有点理直气壮。

“戊荣,不管怎么说,你还是作弊了。尽管那几个公式,有可能是你张口就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次试题的难度,我相信你即使不作弊,也同样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因为我想考得更好,或者说我要确保我的成绩是最好的。”

“为什么?”

“我想去清华和北大,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我明白了!但是戊荣你想过没有?如果你这次考试被老师发现了会怎么样?”

“那科成绩作废。”

“仅此而已吗?”

戊荣沉默了。

“同学和老师们会不信任你,你的信用将遭遇危机。他们认为你的成绩全部都是偷来的,认为你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如果事情演变成那样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老师,我实话实说,我以前也作弊过两次,都是把公式事先抄在课桌上。”

“结果被同学发现了。所以,大家就不选你为‘学习标兵’?”

“我想是这样的。”

“你看因为抄袭了一点根本不用抄袭的知识,你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老师,我错了。我会向同学们坦白交代的,而且我要求把成绩作废。”

“好了!老师希望你以后记住这个教训。作弊,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你高贵的人格,和大家对你的信任。去名校访问交流,虽然很诱人,但是与大家对你的信任,与你的人格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老师,你放心。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那次,戊荣的成绩不是全校最高的,但是同学们却因为他的主动坦白而原谅了他,甚至联名上书,要求学校增加一个访问名额,算是对戊荣的鼓励。

案例解析

近年来,考试作弊已成为校园里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说,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与蔓延,已经污染了校风、学风,毒害了学生心灵,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妨碍了“诚信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

“作弊使考试变得毫无意义。”孙晓峰老师说,“看到公告栏对作弊学生的通报批评和处分,我就很不是滋味。虽然我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但是我更为他们惋惜。他们以为用这样的手段就可以弥补自己往日学习上的偷懒,就可以瞒过父母、老师,就能心安理得地继续混日子,但是这怎么能骗过自己?他们不知道,那些用作弊换来的成绩,其实是以他们个人诚信的丧失为代价的。一个人的品德可以弥补才华的缺失,但是才华却难以弥补品德的缺失。所以,我希望那些作弊的学生或者有作弊想法的学生能清醒一点儿,不要一错再错。”

当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作弊时,教师更是感到痛惜。因为在大家眼中,他们的成绩都是应该靠聪明和努力争取来的,他们应该是不屑于作弊的。可是,没想到,成绩好的学生也会有作弊的行为。

当确定自己引以骄傲的学生戊荣也作弊的时候,孙老师的心痛是不言自明的,她想到的还是赶紧想办法帮助他改正错误。(www.xing528.com)

在与戊荣进行交心谈话时,孙老师采取了单刀直入式,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怀疑。然而,戊荣却给出了成绩真实的肯定回答,虽然声音不大。这表明戊荣还没有意识到作弊使诚信度降低的危害。

于是,孙老师有点生气地要求戊荣大声地说。

我们知道,人犯错误时,是没有勇气理直气壮的。戊荣也一样。所以,他在顾及自尊心的情况下,委婉地承认了自己作弊的行为。

戊荣在关键时刻没有迷失自己,同时也透露出选择作弊的深层心理原因——虚荣心在作怪,因为想确保自己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想通过优秀的成绩去清华、北大等访问交流。

弄清楚戊荣作弊的心理动机后,孙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质问戊荣,而是采取了反问、连环问的形式,让戊荣自己认识到作弊的严重后果。

之后,孙老师点明戊荣没被评为“学习标兵”,就是因为考试作弊引发的诚信危机。正是考试作弊,让其他同学开始怀疑他的人品

就这样,孙老师把作弊的利弊摆在戊荣眼前,当然,聪明的戊荣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挽回自己的名誉,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学生。

于是,他主动请求成绩作废,向同学们做检讨。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认错行为不仅帮助自己挽回了信誉,还使同学们深受感动,自发请求学校实现戊荣的愿望。

要想学生远离作弊,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他们彻底消除作弊心理,从根源上铲除作弊陋习。

教育延伸

近来,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考试作弊只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是却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就会败坏班风校纪,损害教育形象,危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造成学生作弊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只片面地看到了“畸形利益”,对诚信的意识有所降低。他们错误地以为诚信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是应该追求的。这种不良心理反映到教育中,就出现了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

教师要想对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教育,必须先了解他的作弊心理,才好对症下药。虽然学生作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得一个好分数、获得一个好成绩,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却还有许多。这些原因多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但却是导致学生作弊的深层原因。

那么,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都有哪些呢?

1.依赖心理

因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淡薄。自我意识淡薄的学生,往往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使他们不分是非、混淆对错,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却反以为荣。在他们的心中,作弊是应对考试的一种有效且可依赖的手段,认为如果考试不耍点小聪明、不作弊,就不能考高分、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对考试作弊有种习惯性的依赖心理。

2.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包括一些学生干部、“优等生”,虽然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偶尔也会作弊。他们不惜放弃个人信誉而作弊的原因,不是为了及格与过关,而是为了更高的分数,以保持自己的名次,满足人人夸赞自己的虚荣心。

3.投机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动机不强,对自己要求松懈,但是为了避免分数低而挨家长、教师的批评,只好考试时想歪点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坐享其成。

4.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因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较差,分数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在面临家长和前途的巨大压力下,就在考场上自动萌生“放手一搏”的冒险心理。

5.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因考试作弊而轻而易举地及格了,甚至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心理不平衡,产生了一种“努力学习不如考试作弊”的错误想法。在这种不平衡、不公平的心理驱动下,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人群之中。

心理学上讲,以上种种引发学生作弊的心理,都属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很多作弊学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有些学生作弊后丧失了个人信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内疚与罪恶感,并由此导致其他心理问题出现;有些学生因作弊被发现受到了成绩作废等处分,甚至被勒令退学,等等。

教师应该尽力帮助学生纠正考试作弊的心理,让考试真正成为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调整策略

学生作弊有其一定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大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学考试模式的陈旧、监考教师的执行不力、学生评价体系的不科学等,但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

教师在引导学生调整作弊心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那么,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和努力呢?

1.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应当包括自知、自爱、自尊、自制等。

自知,指人应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身不足,更要看到自身优势;自爱,就是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自尊,是指不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都应与他人平等相处,要做到谦而不卑,不畏惧退缩、不妄自菲薄;自制,就是不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只有不断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树立积极、乐观、诚实的品性,才能塑造出他们完美的诚信人格。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加强自我约束,减轻或者消除作弊心理。

2.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当我们的诚信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时,学生自然会以考试作弊为耻,甚至以有作弊心理为耻。因此,要想消除学生的作弊心理,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要改变或者根除学生作弊这一非诚信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只重行为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比如,校运会上,教师应带头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不会为了班级的比赛分数而默认或者允许学生“替跑”“超项”。再如,在平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以民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为由偏袒或者歧视学生。

3.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根本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与积累,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自学的技巧,而且很多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佳都是因为没有学会“学习”。教师应教育学生摒弃简单的死记硬背、临阵磨枪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合理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记忆知识点要遵循“认识、保存、再认识”的规律。

只要学生平时遵循学习规律,认真学习,相信他们一定能掌握丰富的知识,树立坚定的信心,不用因担心成绩而作弊。

4.理智看待考试及结果

引发学生作弊心理与行为的不是考试及考试失利本身,而是学生对考试后果存在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意味着人生失败而且对不起父母,等等。

要消除学生的作弊心理,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和矫正种种认知偏差。比如,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等颇具人生哲理的话,帮助学生增加心理智慧,从而改变他们的认知偏差。

学生如果能合理转变自己过于绝对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模式,就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及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无须作弊了。

5.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有些学生在考前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帮助他们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维护,确保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试。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作弊的心理倾向,杜绝作弊的行为。

荀子有云:“养心莫善于诚。”可见,在我国,诚信的美德历史悠远,朴实淳厚,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血液。

教师应该让诚信之花开遍每个学生的心田,让诚信品质成长为一种教育生态文化。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精神美容”,才能真正消除作弊心理,以一种良性竞争的精神状态行走于校园、社会,并受益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