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责任感缺失学生的心理调整

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责任感缺失学生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面面相觑,心里都开始审视自己平时不负责任的行为。之后,为了培养全班学生的责任感,赖老师不时地举办一些有关责任方面的主题活动,不但改善了班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虽然表面看来赖老师是在教育小虎,但却是面对全体学生说的,因此,全班同学都上了一堂“责任缺失”的教育课。他们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普遍缺失。

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责任感缺失学生的心理调整

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惯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依赖性很强,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漠视规则、我行我素的倾向:不考虑他人感受,不顾及造成的消极影响,或逃避规则的约束,或故意破坏规则。目前,这种现象有增多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排除规则是否合理和青春期逆反心理这两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缺少诚信——自身的行为表现与对规则的认可不一致,视为不诚信;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不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负责,也就是说缺少责任感。

经典案例

当今学生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被娇惯坏了,严重缺乏责任感。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看看四川成都市棕北中学的赖容宁老师是如何做的:

一天早上,赖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后就直接进教室与学生打个照面,一方面招呼学生打扫卫生、上交家庭作业,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尽快静下心来早读。可走到讲台边,赖老师却发现靠北墙的第四组前面地上有很多积水。大晴的天,哪来的水呢?赖老师疑惑地想,肯定事出有因。于是,她来到第一张桌子的学生跟前仔细询问,才知道是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在一起胡闹时把水桶弄翻了,而且他们谁都不肯主动打扫“现场”,认为责任在对方。

这帮调皮学生,太没有责任心了!赖老师虽然有些生气,却并没有发作,而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小虎,你过来,我们两个人现在合作,我拖地,你绞拖把,把地面弄干,你做错了事就该负责!”赖老师把班里最没有责任感的男生,也是这次“事件”的主要“肇事者”小虎喊过来,用严肃的口吻命令道。

说完,拿过拖把一言不发地低头干了起来。理亏的小虎见老师亲自拖地,便急忙跑上前绞拖把。不一会儿,地面就被收拾干净了。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赖老师趁机对小虎,也是对全班学生“借题发挥”了起来:“小虎,你今天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知道吗?明明是你踢翻了水桶,不管起因是什么,你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收拾好,但你却视而不见;再来说说你的学习,你明明天资非常聪明:语文听力比赛获一等奖,作文也能在校刊发表,却不愿按时完成作业,这不是不负责任是什么?”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面面相觑,心里都开始审视自己平时不负责任的行为。接着,赖老师又把小虎叫了起来:“请你说说,你听懂了什么?”此时,小虎已满脸通红,但他仍站了起来,回答道:“做事要有责任心。”

“很好,老师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这样吧,你今天放学回家后把今天发生的事如实详尽地写出来,而且一定要认真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写出真情实感来。然后,明天交给我,好吗?”赖老师趁热打铁给小虎布置了作业。

第二天,小虎——这个一向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准时把作业交到了赖老师的手上,而且剖析得非常到位。

之后,为了培养全班学生的责任感,赖老师不时地举办一些有关责任方面的主题活动,不但改善了班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

案例解析

现在的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富裕的今天,他们严重缺少责任感,具体表现在:做事欠投入,无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不太认真,或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有些学生虽兴趣广泛,但干什么都不专心,只有三分钟热情;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尤其是公益性活动不热心,出勤不出力,相互推诿……案例中的小虎就是这样一名学生。他聪明活泼,但却经常不按时交作业,打扫卫生更是马马虎虎,遇到事情就推脱,明明是自己调皮捣蛋把水桶弄翻了,却毫不理会,很明显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面对这种情况,赖老师没有选择严厉呵斥,而是亲自动手打扫。当然,责任是谁的就是谁的,赖老师并没有让“肇事”学生“逍遥法外”,而是让小虎和自己一起动手拖地。老师都亲自做了,小虎自然不敢再推诿,所以弄湿的地面很快就被擦干净了。

事情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没有。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赖老师趁机将“不负责任”的面扩大,如不按时交作业,不好好学习等,这都是一个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虽然表面看来赖老师是在教育小虎,但却是面对全体学生说的,因此,全班同学都上了一堂“责任缺失”的教育课。

但仅仅一次教育是不够的,因为责任缺失是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都普遍缺乏责任心。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只顾读书,只要成绩、分数,其他什么都不愿参加,集体观念较为淡薄,极个别学生甚至有极严重的自私心理。而这些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这种学生也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以,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健康的心理疏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延伸

过去的应试教育使人们的观念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只要走近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普遍很低。他们过分依赖家长,依赖老师,以致自己逐渐失去独立生活、独立解决各类难题的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1.诚信意识的缺失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中小学生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撒谎、违纪等现象在部分学生中相当普遍。一些学生不愿意刻苦学习,却又想表现自己,于是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分数。一些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逃学不上课,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不守诚信这一社会公害,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利己思想、自我意识浓重

有些学生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干什么事只想着自己,做事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毫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有些学生甚至不择手段;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就会打架、闹事、舞刀弄棒;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就会离家出走到处游荡;与他人相处总是斤斤计较,对别人对集体漠不关心;认为服务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都是傻瓜。他们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普遍缺失。

3.自我责任弱化

现在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不够,厌学现象突出。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痴迷于网络游戏,游荡于虚拟的空幻世界之中,将自己有限而又宝贵的青春时光付之于虚无缥缈的虚幻世界。

4.价值观模糊,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低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小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也处在变化之中,趋向多元化。他们盲目崇拜歌星、影星、大款、大亨,盲目崇拜身边或生活中有钱的人,不论那些钱是用什么手段得来的,只要有钱就是“老大”、是“英雄”,并在日常行为中加以模仿。一些学生也知道作为学生不能吸烟,酗酒有害身心健康;知道中学生不能染发,不能佩戴首饰;知道电子游戏、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会影响毒害自己的健康成长,但他们抗拒诱惑的能力太差,为了追求时髦,表现自己,彰显个性,只顾玩乐,不计后果。

5.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一些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娇惯,过多地照顾满足与迁就保护,使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很多弱点,由于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缺乏对艰辛的切身体验,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www.xing528.com)

与过分溺爱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有些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子女的放任自流,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打骂训斥,其结果是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子女可能产生怨恨父母,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过激行为。还有的父母或草率离异或感情不和,不仅对孩子的生活造成不便还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使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缺乏最起码的信任。

种种家庭不利原因,给学生带来了各种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

6.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生活的主要环境,教育不当是学生缺乏责任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迫于升学考试压力,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偏爱尖子生,轻视甚至放弃后进生,对学生出现的过失,小题大做,态度粗暴,甚至体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立情绪,最终讨厌学习,放弃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无责任感,对教学任务应付了事。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不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学生入学人数不成比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八十余人,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超负荷运转,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7.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主流虽然是真善美,但也存在假恶丑的个别现象。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规划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仍然存在。抢劫、凶杀、斗殴、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卖淫嫖娼等行为使学生产生对人、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失望,使学生的世界观发生严重错位。

虽然网络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许多网吧的不法经营者为了招揽生意,利用赌博、色情、凶杀、恐怖等内容的电脑游戏来吸引上网者。学生一旦沉迷于网吧,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从而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当前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每个教育工作者,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使学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班级负责,最终培养成对国家、对民族有强烈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调整策略

责任心是现代学生必备的素质。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心理,培养和确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呢?

1.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过去,教师在师生关系中都处于一种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如有不良表现,一些教师便动用各种惩罚手段来“教导”他们,使他们“驯服”。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一种为老师而学习的意识,根本谈不上为自己负责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应树立起新型的教育观。

尊重学生也就是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地进行选择和思考,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能唤起自己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交流,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感,用高尚的价值观作为行动的道德准则,增强他们明辨是非、抵御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

2.分清角色,提高责任认知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明白自己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才能提高选择行为方式的能力,学会识别什么是负责任和不负责任。教师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时,应要求学生清楚自己是谁,即自己扮演的是什么样的一种角色。

对家庭而言,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在家要做到孝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伤病时要尽力照顾……在学校里,自己是一名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要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不推诿。对社会而言,自己是一名小公民,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等。

在学生理解自己角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队)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角色责任不断在他们心中得到强化。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率先垂范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教师的以身作则应表现在对自己言行的高标准严要求上。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自己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工作和学生认真负责。我们言传身教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要渗透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应以典范的作用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达到垂范的目的。

4.积极同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父母和教师一样,担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教师应积极同家长建立各种联系,联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要尽量让家长学习和了解有关教育的科学知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其施教,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关爱协调统一起来。

我们应该请家长帮忙,让他们敦促孩子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学生在家自己叠被子、洗衣服、打扫房间等,使他们力争干好自己的事。让学生和家长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学生在家里“主人翁”的意识,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增进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5.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教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是学生责任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体会,才能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回应,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举行各种主题班会,积极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积极作用,在班级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学生对他人、集体的理解和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他人、集体联系在一起、休戚相关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就会增强自己的尊严感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我们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可以安排学生去社区拾捡废弃的塑料袋、易拉罐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服务机构或者扫墓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他们自立、自主、自强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我国国情和民情的认识和了解。而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又会激发起他们对社会的自豪感,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以达到社会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