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零售商库存管理研究探析

网络零售商库存管理研究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网络零售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订单履行问题,已有文献中有许多综述研究。纵观与网络零售商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文献,与库存管理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库存协调与分配等宏观政策上,而与库存管理直接相关的微观层面的活动,如补货与发货的研究则较少。因此,对网络零售商的补货与发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对现有文献中与网络零售环境下库存管理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梳理。

网络零售商库存管理研究探析

网络零售(online retailing)是指消费者利用浏览器直接在互联网上购买物品或服务的电子商务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广义的网络零售也包括消费者利用手机浏览器、手机应用程序(App)等多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移动商务形式。对于网络零售商来说,其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围绕着订单履行(order fulfillment)相关的一系列运作活动,如订单履行中心从供应商补货,多个订单履行中心间的调运转货,订单履行中心内部的货物存储、拣选、分拣、打包,以及从履行中心配送订单包裹到顾客手中,等等。当然,时下多数网络零售商在多渠道的环境中运营,不仅有网络直销的渠道,还有线下销售的渠道。这类网络电商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就更为复杂,往往要处理多个渠道间的协调问题。

关于网络零售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订单履行问题,已有文献中有许多综述研究。例如,一些学者从电子商务的实施应用对供应链管理影响的角度做了概述研究(Johnson和Whang,2002;Gupta等,2009)。Swaminathan和Tayur(2003)从供应链问题的可见性、供应商的关系、分销战略和定价、产品定制化和实时的决策技术等方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与供应链模型相关的研究做了综述。Agatz等(2008)讨论了多渠道环境下与电子履行(e-fulfillment)相关的一系列供应链管理问题,并指出订单配送和售后服务正逐渐成为网络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与网络零售商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与整个供应链管理和战略相关,即宏观层面的研究;另一类则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运营流程或活动,即微观运作层面的研究。在宏观战略方面,一些学者从定价和收益等方面战略性地分析了传统零售商是否应该涉足网络直销渠道(Cattani等,2006;Chiang和Feng,2010)。Netessine和Rudi(2006)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网络零售商与其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结构问题,即是应该独立管理库存还是由供应商管理库存,或者是同时运用两种方式。关于微观运作层面的研究非常多。例如,Gong和de Koster(2008)研究了订单履行中心内订单分拣系统的方案选择问题。Cattani等(2014)研究了网络零售环境下直接转运(cross docking)技术的使用,并分析了利用该技术在履行订单时来减少库存和分拣成本的作用。还有学者研究订单从履行中心到顾客手中的配送问题,如配送战略的选择问题(De Koster,2003),以及订单配送费用的定价问题(Asdemir等,2009),等等。

纵观与网络零售商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文献,与库存管理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库存协调与分配等宏观政策上,而与库存管理直接相关的微观层面的活动,如补货与发货的研究则较少。Acimovic(2012)指出,库存补货和发货占据了网络零售商近40%的运作成本,是订单履行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对网络零售商的补货与发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对现有文献中与网络零售环境下库存管理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梳理。

De Koster(2003)总结了四种类型的网络零售情形:

(1)产品制造商,如戴尔、联合利华等,利用网络渠道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的情况;

(2)传统的零售商和批发供应商,如沃尔玛、乐购(Tesco)、苏宁等,在经营传统大型购物商场之外开拓网络销售业务的情况;

(3)没有实物资产的新型互联网公司,如Ebay、淘宝等,提供网络销售平台的情况,许多小型的网络零售个体或商家会在这些公司提供的在线平台上开展销售业务;

(4)有实物资产的新型互联网公司,如亚马逊、京东等,售卖自己货品的B2C(business to customers)商城

进一步,根据这四类网络零售情况,可以将开展在线销售业务的零售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网络零售商(pure-play online retailer),包括在ebay和淘宝这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的多数小型网络零售商,以及亚马逊和京东这类纯线上经营的B2C商城;另一类则是拓展网络销售渠道的产品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等,称为跨渠道零售商。接下来,对文献中关于这两大类网络零售商的库存政策和供应链管理中与库存相关的问题做详细综述。

1.纯网络零售商的库存研究(www.xing528.com)

纯网络零售商是指只在线上商店开展销售业务的零售商,如在淘宝平台上经营的小型商家,以及有自己线上平台的大型B2C商城,如亚马逊、京东和当当等。Li等(2015)从定价方案、产品分类展示和交货时间三方面对纯网络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做了详细的比较。关于纯网络零售商库存政策的研究不是很多,Allgor等(2004)考虑将纯网络零售商的订单履行中心分为存储区和分拣区两部分,然后把一个传统的多产品、两阶段序列库存系统应用到该环境中,并为其设计了一个定期检查(periodic review)的启发式订购政策,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效果。Chen等(2005)从利润率的角度分析了纯网络零售商的库存战略:应该自己管理库存还是外包给第三方管理,他们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值实验发现,当产品需求量小时,库存应该外包给第三方管理;而当销量大时,则应该由网络零售商自己控制。Xu等(2005,2009)研究了网络零售商的订单分配处理问题,即顾客订单应该交由哪些仓库来处理,从而使得一定时期内的总补货成本和配送成本最小。他们利用网络零售环境下需求被延迟满足的特征,构建了订单履行的模型,并证明根据订单实时信息定期重新分配的政策明显降低了运营成本。Acimovic(2012,2014)则研究了纯网络零售商的补货策略,并指出实际中常见的做法是一个简单的基准库存(base-stock)政策,他提出了一个计划的基准库存(projected base-stock)方案,并显著地降低了从订单履行中心发货或配送订单给终端顾客过程中的运输成本

纯网络零售环境下,与库存有关的一大类研究关注的是代发货/供应商直送(drop-shipping)问题,即网络零售商如何与上级供应商或制造商合作,将一部分或全部的订单交由它们直接处理。在美国,将近30%的纯网络零售商采用了供应商直送的方案[4]。这种方案和Chen(2005)关于网络零售商库存战略的研究有相似之处,即考虑的都是库存由自己管理还是第三方管理。但不同的是,在供应商直送问题中,第三方只能是供应商或者产品制造商,而且考虑的是哪些订单应该由网络零售商履行,而哪些又应该直接由供应商或生产商来处理。

文献中关于供应商代发货问题的研究也主要分为宏观策略性的研究和微观运作层面的研究。前者主要是探讨网络零售商是否应该采取供应商代发货这种策略,以及实施该策略所带来的影响,等等。例如,Khouja(2001)研究了网络零售商在满足需求时采取供应商代发货和自营库存满足的混合战略配置问题,从最大化收益和最大化目标盈利概率这两个标准出发构建模型,来优化这两种策略的配置。Netessine和Rudi(2004)从营销和运作的成本角度分析了网络零售商是否应该采用供应商代发货方案,并把这种方案和传统的供应链结构做了经济上的比较。随后,Netessine和Rudi(2006)讨论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供应商代发货的方案对网络零售商是有利的,同时分析了这种方案的优缺点。微观运作层面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在实施供应商代发货策略时的一些运作决策问题,如具体的订货和库存政策、定价决策等。Ayanso等(2006)在网络零售商采用代发货方案的前提下,利用随机库存模型分析得到了一个临界库存值,并得出一个结论:当自有库存水平在该临界值以下时,应该采用代发货方案来处理那些价值较低的订单。Khouja和Stylianou(2009)采用了(Q,R)库存模型来解决网络零售商在代发货方案下的缺货问题,他们为解决缺货问题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延迟交货,另一种为损失销售。在供应商同零售商达成竞争性代发货协议的情况下,Chiang和Feng(2010)基于经济订货批量(EOQ)博弈模型,研究了采购与定价的联合优化决策问题。Chen等(2011)则考虑了一个采取供应商直销策略的网络零售商,从收益管理的角度研究了季节性商品的库存配给(inventory rationing)问题。

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纯网络零售环境下的库存政策研究主要由订单驱动,确切地说,它们关注的是库存配给问题,即考虑订单应该由哪个仓库的库存来满足,而无论这个仓库是网络零售商自己的(inventory allocation方案)还是供应商的(drop-shipping方案)。但是,研究补货政策或发货策略的文献并不多,这也正是本研究试图加以补充的。

2.跨渠道零售商的库存研究

跨渠道零售是指在线上和线下同时经营零售业务,这种商业模式下的零售商就是跨渠道零售商,通常被称为“bricks-and-clicks”零售商。一些传统企业,如苹果、沃尔玛等,原来只在线下经营实体零售店,然后才拓展网络零售业务,它们是最初模式的跨渠道零售商,发展路线是从“bricks”(传统线下)到“clicks”(线上)。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跨渠道零售商,它们的业务先在线上开展,然后再拓展到线下经营实体店铺,即由“clicks”到“bricks”。近来,一些在O2O(online-to-offline)模式下运营的手机App应用不断涌现,如“许鲜”“一米鲜”等。这些应用提供商在线上提供类似于传统电商的内容展示和下单平台,但不提供配送业务,顾客购买后只能按规定时间段到所选的线下自提点内取货。广义来说,这些应用提供商也属于跨渠道零售商。

已有文献中关于跨渠道环境下运作问题的研究大多考虑的是传统企业拓展网络渠道的情形。Cattani等(2004)讨论了当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后,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之间关于采购、定价、后台订单处理和分发等一系列问题的协调处理机制,并对相关的研究做了详细综述。Dumrongsiri等(2008)考虑了供应商不仅销售给下级零售商,而且通过网络直销给客户的一个双渠道销售环境。通过构建博弈模型,他们分析了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关于网络渠道市场份额的协调问题。Cattani等(2006)也和Dumrongsiri等(2008)一样,在制造商(供应商)增加网络直销渠道与其唯一的下游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环境下,研究了供应商线上网络销售渠道与零售商线下传统渠道间的定价博弈问题。Rodríguez和Aydın(2015)则在类似双渠道的环境中考虑多产品分类销售与定价问题,采用nested-logit方法对顾客需求建模,研究了制造商网络直销产品的定价策略,以及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在产品销售类别偏好上的差异。在库存研究方面,Chiang和Monahan(2005)也考虑了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双层供应链中传统销售渠道与网络销售渠道并存的环境,并针对顾客对两种渠道的偏好,提出了一个库存分配控制的方案。Yao等(2009)也在这种双渠道环境下,从供应商角度出发,考虑了三种库存部署战略:制造商集中管理库存、制造商和零售商竞争管理库存和外包管理库存,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文献中所指的双渠道或跨渠道大多是在供应商或制造商通过下游零售商销售产品这样一个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增加线上直销渠道的供应链结构。研究的问题也基本上是从供应商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间的相互影响。

与上述供应商拓展网络直销渠道的情况不同,本书研究的跨渠道零售是指站在零售商的立场,考虑其既有线下实体店铺,也通过在线商店来满足顾客需求,即双重销售渠道(dual-sales channel)。而且,两种渠道的经营都由零售商承担,不考虑供应商或制造商参与。已有文献中关于这种情境下的库存管理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库存共享(inventory pooling)与配给(inventory rationing)问题上。Bendoly(2004)考虑了零售商同时拥有网络商店和多个线下实体店铺的情况,并对多个邻近的店铺共享库存来同时满足线上订单以及各自的线下订单这种运作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随后,Bendoly等(2007)又研究了零售商同时面对线上渠道的需求以及线下传统渠道的需求时,在维持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不同库存分配(inventory allocation)策略对成本的影响。Mahar等(2009)考虑在双重销售渠道环境中,不同地区的网络订单处理中心(即线下实体店铺)库存信息虚拟共享以展示给线上顾客。他们设计了两种动态订单分配方案,即每一线上订单应由哪个履行中心的库存来满足,并探讨了实时的虚拟库存水平信息与网络顾客需求信息对分配方案的影响。在这些文献所研究的问题中,虽然零售商需要协调处理来自线上和传统渠道的双重需求,但线上顾客只需等待订单送达,而不会参与订单分配与处理的过程。进一步,Mahar等(2012)则研究了一个允许顾客线上购买,然后到线下实体店取货的双渠道零售问题。面对哪些实体店铺可以用来作为线下自提点,他们提出了一个动态提货点涵盖政策(dynamic pickup site inclusion policy),并发现允许部分商店提供取货业务的总运营成本比允许所有的商店提供取货业务时要小。Gallino和Moreno(2014)将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定义为“buy online,pick-up-in-store”(BOPS),并用真实数据分析了零售商实施该策略后共享可靠的库存可用信息能够给线下实体店铺销售量产生积极影响。

在跨渠道网络零售环境下,关于供应链问题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其中针对库存管理或政策的研究也侧重在多渠道间的库存配给(inventory rationing)或共享协调(inventory pooling)问题上。总体来说,跨渠道网络零售背景下关于库存的研究主要是库存分配的问题,即哪些仓库应该配有多少库存,顾客的需求应该由哪些仓库来履行完成,这些都是在补货完成之后面临的问题。然而,真正研究库存补货政策的文献并不多,Huang等(2011)考虑了一个零售商同时需要满足网上商店顾客和线下实体店顾客,直接假设了一个连续盘点(continuous review)的(Q,R)政策来解决问题。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库存决策比较复杂,很难得到一个最优方案。

无论是纯网络零售还是跨渠道零售环境下的研究,都是从网络零售商处理能力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产品与顾客需求本身的特征。在网络购物环境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与库存管理相关的补货与发货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本书试图对相关领域进行补充研究,结合产品需求信息特征,探讨在不同网络零售情境下的批量补货与发货决策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