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实体店的发展战略差异与电商的竞争压力

国外实体店的发展战略差异与电商的竞争压力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为什么日本、美国、欧洲的实体店就没有遭受到如此“迫害”?在美国,电商被实体店彻底压倒。这一现状与中美两国实体店发展战略存在的巨大差异有着密切关系。全球电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中国不过开放了20年,实体店的基本模式都尚未做起来。

国外实体店的发展战略差异与电商的竞争压力

其实,所谓“电商打败实体”,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中国电商横行,实体店遍地哀嚎?可为什么日本、美国、欧洲的实体店就没有遭受到如此“迫害”?它们没有电商?不,它们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它们的传统商业太成熟完善了,根本就不给电商一家独大的机会。

而中国绝大多实体商家连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细节都没做好,如何竞争?

我们先从马斯洛需求说起。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我们要先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产品就可以解决的,这时电商确实能够比传统零售业做得更好,因为基于电商的比价和搜索机制,我们可以很快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但是在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比如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上,实体店显然可以利用场景式消费做得比互联网更好。日本商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尊重人性,真正以人为本。

一、日本实体店

我们来看看日本商场的细节服务:

最人性化的细节服务

“同一品牌同一款衣服在专卖店和百货店里面,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可是在商场的话,我能享受到更多附加服务。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些细节真是让人既放心又方便。”日本街头的民众如是说。

东京商场提供免费行李寄存服务,客人并不需要找自动存包柜,也不用担心行李太大柜子放不下,服务员会亲自帮你把行李拿到专门的寄存处,让客人可以安心购物。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

此外,代客泊车取车、提行李、推婴儿车、为轮椅顾客启用专门电梯等免费服务都是日本百货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现在东京的大商场还配备了中文总台服务员,专门为中国顾客提供帮助。

贴心的基础设施

为带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顾客准备的婴儿车和轮椅设置于百货店的入口附近,下车即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特殊顾客的体力负担。而且配有消毒纸巾,用于擦拭婴儿车。

为方便携带旅行箱的外国游客前来购物,免费储物柜特意设计成可以装进旅行箱的大尺寸。店家为早来排队的顾客准备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开门。商场内有为妈妈照顾婴幼儿而设的婴儿室。内有哺乳区、换尿不湿台等。

婴儿室内的自动售货机比照幼儿身高设计,就连饮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适合孩子的小手拿握。婴儿室允许男性进入给孩子冲奶粉,换尿不湿。而哺乳区内是一个个独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

木更津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位于一座海滨小镇,很多日本人会带狗前来,这儿专门开辟的狗与主人的共同休息区也很有创意

购物城内有些店允许携宠物进入,为了保持店内清洁,还设有专门洗狗爪的池子。

决胜在细节

甚至有一些基本的服务礼仪现在已经成了服务业不成文的行规:

客人脱鞋之后,要收拾客人的鞋子。

当有顾客询问的时候,不管你正在忙什么,都要立刻停下来。

当客人对你抱怨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你的问题,你都要代表团队道歉。

无论是店铺还是大型游乐场,开门迎客的时间准确到秒。

跪式服务很常见,包括KTV。

营业的时候不可以扫地或拖地。

除此之外,日本很早就对其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实施征税政策。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企业是否征税仍旧处在探讨过程中。由于中国目前并未对网上开店征税,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也使得网上开店有价格优势。而日本电商的价格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总结

中国很多实体企业一直在拼商业模式,可是如果连本职的服务细节都没做好,如何去创新?尊重人,以人为本,就是要打造极致的实体店用户体验!这是我们中国实体商业急需提升和优化的首要营运目标。

二、美国实体店

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重构中国商业的“洪荒之力”,尼尔森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商销售额超过3万亿元,远高于美国。依托网民数量高速增长、智能手机快速普及以及互联网持续渗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市场。

而美国的电商却没能够享受到如此的追捧和尊重。在美国,电商被实体店彻底压倒。为什么在美国电商的发展远远不如实体商户?(www.xing528.com)

电商与实体零售对比

首先要考察人口因素。中国为何短短几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国家?因为在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做到“江浙沪6块钱包邮”、实现隔天到货。但美国人工服务是很贵的,所以物流效率没这么高。在美国上网买东西,两三天后才送到是很正常的,毕竟美国“人贵”,谁能雇来如此多的廉价劳动力?

所以,美国的电子商务被中国赶超,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只是以前的大量廉价劳动力都在工厂里做工,现在还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在路上送东西。

其次要考察商业业态。美国的电商目前只是实体零售业的补充,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恰好相反:中国的零售实体目前沦为了电商的补充。这一现状与中美两国实体店发展战略存在的巨大差异有着密切关系。

全球电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中国不过开放了20年,实体店的基本模式都尚未做起来。但是,当时的美国电商要面临发展了几十年的实体零售大鳄。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立。到1995年,电商模式尚未成熟,却要面临来自沃尔玛等企业的压力,无异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与重量级拳手打擂台。

除实力差距外,阻挡电商成长的还有美国实体零售商的高瞻远瞩:早在20世纪60年代,沃尔玛即决定从小镇入手,凡人口超过4000人的小镇就入驻开店。这一招直接抵消了电商便捷、快速、全面的优势。只要出门就可以购得质优且价廉的商品,为何还要网购?

1995年,沃尔玛在全美就已有1300多家门店,而且主要分布在小镇。现在马云、刘强东等大佬虎视眈眈地觊觎中国的乡镇地区,正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超级大卖场这样的商超,但是在美国,电商完全没有这样的优势。

零售体系的巨大差异

美国的零售体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中国的大环境则不太一样,我国电商发展时,传统零售业其实是欠发达的,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中国大卖场的普及率不高,连锁零售商的覆盖率有限。

美国的实体零售业发展远超电子商务,我国则恰好相反,因此,不少人就把互联网视作了革新的手段,批发、零售、物流、生产以及金融的整个商业形态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跨越式革命,这造就了各种“风口上的猪”,众人拾柴,期望以此实现“弯道超车”。

中美两国的消费者也存在巨大差异:相对国内而言,国外一般家庭(如典型的大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会选择开车到卖场进行购物,有特殊需求或其他少数情况才会选择网购。不仅如此,美国很多人甚至沉迷于实体店购物的乐趣和新鲜感,研究表明,40%的美国人表示喜欢在购物时亲自看到和感受到商品的颜色、样式、质感,这使得高端产品自有市场。但是在国内,价格和性价比往往成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中端和大众小商品往往吸引了更多人购买。这不仅是一种消费习惯,更是一种消费理念,很多富裕的国人一样这么想,这使得高端市场毛利较高的商品往往更难经营。

美国实业压力小,电商成本高

现在在国内一线大城市开一家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而对国内的电商平台来说,这些开销都可能降低或规避。但在美国,各州都有相对健全的税务与法律制度,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商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

以税费为例,美国的州政府对就业十分看重,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房产税优惠,如果公司达产,30年内将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除此之外,美国的商场往往建在高速路口处,远离城市,消费者要开车才能到达。这也为商场减少了地租负担。

总结

在地租、物流成本、购物的便捷程度上,美国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划,已经将电商赖以为生的优势一网打尽。而对中国实体零售业来说,这些难题似乎暂时还难以解决。

三、欧洲实体店

欧洲那些优秀的、传承百年的百货公司,是如何应对电商冲击的呢?

第一印象:门店密集

对比中国卖场分布,德国和法国的卖场相当集中,甚至往往形成“门对门”的竞争。主要原因是:

首先,欧洲国家人口分布不集中,如果卖场各自为政,开在不同地方,根本没有足够人流。

其次,门店集中反而更容易促进和增加商圈消费力的形成,社区由便利店进行补充即可。

最后,有助于营造非恶性竞争氛围,消费者由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原因消费习惯多元化,门店通过自身差异化经营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微观上:注重差异化

欧洲实体店业态丰富、专业化细分程度高,零售商对于自己进行主动定位,如擅长做什么、怎样做好,从而在细分客户市场上应对激烈竞争。各种大卖场、超级市场、标准超市、便利店业态互为有效补充,这点倒是和今天国内北上广深地区的零售业态很相似。

欧洲不同门店也很重视差异化服务,比如德国连锁超市REWE里面会有自助照片冲印服务,这个服务在廉价超市中肯定是不会看到的。而Darty更像是法国的苏宁和国美,但比苏宁和国美先进,在于Darty还提供电器维修服务,无论电器是否在那里购买,都可以进行维修(当然是付费的),通过帮助顾客维修电器来吸引人流和进行顾客转换尝试,同时还提高了自己门店的专业形象,值得一窝蜂拥抱互联网的国内零售商学习

注重精细化

国外卖场陈列第一感觉是整齐、光亮,其次是精细中随时可以发现带来惊喜或让人流连忘返的东西。在国外看到的很多陈列都带着美,不能否定国内也有,但比例确实不如欧洲。

欧洲优秀百货店的策略,相信会给广大从事零售行业的朋友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百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健康发展,该模式本身并未山穷水尽,真正面临考验的,是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百货公司所亟需调整的粗放型管理方式。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零售业、服务业可以做到如此精细,相信离真正卓越也不会远了。值得欣慰的是,国内部分百货行业的从业者们已经行走在奋进的路上,只要方向正确,一定能够实现华丽转型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