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有限变无限:从输血到造血

让有限变无限:从输血到造血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脱贫故事生态环境部:立足生态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从“有限输血”到“无限造血”的转变,根本路径是让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力推进脱贫攻坚。

让有限变无限:从输血到造血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靠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西部地区资源富集、投资需求旺盛、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这对东部地区发展来说是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防止返贫,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故事

生态环境部:立足生态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推动扶贫减贫”的理念,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和隆化县选取了7个贫困村,精心策划、大力实施了一批生态环保扶贫措施,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样板,坚持主抓“污染防治”与“精准脱贫”两大攻坚目标,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治理农村污染,守护乡村美丽容颜

往日,隆化县韩麻营镇海岱沟村的做饭时间一到,村里便处处“袅袅炊烟”。走进村民们的厨房便会发现,不仅烟囱的烟是黑的,里面的墙壁也是黑的。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定点帮扶村庄,海岱沟村在2018年开展了清洁取暖示范项目试点工作,不仅村内100户农户家中都免费装上了清洁锅炉,而且,作为燃料的清洁型煤也是免费送给村民们的,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有了新燃炉,不仅燃烧效果更好,而且一到饭点便黑烟乱飘的情况再也看不到了。

2019年,海岱沟村入选“生态环保示范村”,同时,生态环境部持续在此地开展与探索清洁型煤的推广工作。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0%的国定贫困县、超过70%的贫困人口都是“因地致贫”,这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想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束缚,就首先要改变造成这些地区的恶劣环境。

除了治空气污染,生态环境部还在围场县黄土坎乡海字村开展了“污水治理”试验:立足于当地秋冬季山沟干涸冰冻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部帮助当地群众深挖深埋户用化粪池处理设施,并在冬日严寒天气让污水自然冰冻,待来年春天化冻后,将污水引入村口调蓄塘,经过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春夏季农业灌溉水量需求大,而处理后的污水正好可以实现全量资源化。

一些贫困村因为散养畜禽养殖而导致环境污染也得到了治理:当地常见养殖户把牛羊粪倒入河沟或堆放在河道旁边,极易造成水体污染。畜禽粪便治理试点应运而生:海字村对所有养殖户栏舍进行了分批改造,实现动物粪便“入池存储与处理”,真正实现了河道与环境的清洁。

探索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隆化县郭家屯镇的小庙子村,距隆化县城126公里,是离县城最远的贫困村。一般情况下,应该按“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为运输半径超过常规50公里运距的村庄收集、处理垃圾,实际上却难以落地实施。

那时,村里的空地随处可见垃圾,但因为集中存放难、转运成本高、无害化处置难等问题,垃圾乱堆乱放始终无法破题。生态环境部选择小庙子村作为示范村后,推行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垃圾贮存中端处置+垃圾堆肥末端资源化利用”模式,改善了这一情况。

如今的小庙子村,家家户户都分配了四分式垃圾桶,严格按照可回收、有害、厨余与其他四类垃圾,对家中垃圾进行分类。(www.xing528.com)

为了方便村民们记忆,生态环境部还编了顺口溜:猪喜欢吃就是“厨余垃圾”,猪不爱吃就是“其他垃圾”,猪吃了会死是“有害垃圾”,能卖钱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分类垃圾各有去处,村民们由衷开心:自己终于过上了更体面、更文明的生活

除了家庭垃圾鼓励分类以外,生态环境部还指导村民们对农村中常见的生产垃圾进行了处理。农业种植中,地膜因为能帮助增温而成为常用的生产资料,但使用完后,由于难以处理,田里的残膜便成了“白色污染”,直接影响农田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围场县在生态环境部的建议下,建立起了区域薄膜回收站,如今,海字村和盖子沟村正在通过采取设置存放点、聘用保洁员等措施,积极探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

盘活生态资产,谋划绿色发展

生态环保扶贫过程中有两项重要任务: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立足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部在定点扶贫的过程中,基于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实现定点村庄的可持续脱贫。

围场县姜家店乡庙子沟村素有“小内蒙古草原”之称,因为处于林场与自然保护区中间,村内风光秀美,有原始森林与高原草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过去,这样好的风光却因为垃圾遍地而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部在考察过当地环境后认为,庙子沟村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于是便一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边针对该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如今,庙子沟不管是乡土人情还是自然环境,在河北省都已小有名气。

海字村则决定发展样板民宿,群众将闲置不用的房子重新修葺,为满足民宿与旅客需求还新修了卫浴设施。随着发展民宿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提升,海字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持续发展的前景也日渐明朗。

除了立足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以外,生态环境部还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模式,带领八顷村、团瓢村两村发展起了人工种植业。为了帮助村民们提升种植技术与种植质量,生态环境部不仅聘请了有机产品认证专家,同时更对村内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帮助村民们采购无公害药品。如今,八顷村的金莲花、团瓢村的草莓山楂都已经打出了名气。

绿水青山永远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耕地与产床,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和隆化县两地,贫困人口借力生态环境部,依靠自身努力发掘、生产更多能够持续增收的优质生态产品,在脱贫致富的同时,更好地回馈生态环境。

(案例来源:《中国环境报》)

★脱贫启示

在帮扶贫困地区脱贫的过程中,不仅要“输血”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致力于长远发展。要把贫困户“扶”起来,还要帮他们站“稳”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实现从“有限输血”到“无限造血”的转变,根本路径是让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力推进脱贫攻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