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问题到课题,让教育充满乐趣

从问题到课题,让教育充满乐趣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复印机,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就会出问题。可是,老师不要因此而沮丧,觉得教育无力苍白。如果把问题变成了课题,教育就会变得有趣起来。就像有些病症是世界难题一样,教育中有很多问题也是如此。所以,把问题提出来了,是件好事情,因为你已经发现问题了,但是千万不要带着一种依赖等待着专家们的回答。

从问题到课题,让教育充满乐趣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这是我在看那一连串的班主任们的求助信时脑海里跳出来的反应。

我能懂得提问者焦虑急躁的心情,就像病人来到医院,恨不得医生三下五除二几分钟之内就让自己消除病痛,如果医生开了各种化验单子要病人去一一检查,病人就有些烦躁起来,要是哪个医生问你的脚怎么样,病人也许就要跳起来了:“我是头痛,你问我脚干什么?”

所以面对一些短短几行字甚至只有三言两语的提问,比如:“班级纪律不好,怎么办?”我真的是有点不大敢回答的。因为我若回答,必定是一成不变的三部曲:找到原因,分析问题,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所以我很有可能要建议去做一些头痛医脚的事情。大量的提问集中在纪律、卫生、学生不好学、早恋、手机等问题上,只是呈现形式不一样,学生背景不一样而已。我当然可以开出一些大而化之的方子,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吃不死人,也治不好人。这是我很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对不起提问者。

医生治病,有些病是无法治的,因为积疾很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不是一剂猛药可以起死回生的;有些病是慢性病,能治,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比如病人自己有很强的求生欲望,比如病人能够通过锻炼和食疗增强了体质,那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治疗,比如化疗和放疗

班级问题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问题都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就像癌症,班主任要拿出对待癌症病人的极端耐心和坚定信念,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拉锯战,来来回回好多年,最后的结局也许出人意料的美好,也许就撒手人寰,只要尽心尽力了就好。

而大量也许能够解决的病,基本都是慢性病。遗憾的是很多人想要通过急性病的方式来治疗慢性病,这是真的不行的。

举个例子。有老师提问:“家长总是说,老师,我的小孩管不了,你帮我管管,他不听我的,有些小孩确实是不听家长的话,家长已经被小孩子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这短短的两行字,涉及一个很大的问题——家庭教育。家长从不管到后来想管却管不住了,于是求助老师,老师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像这样的求助,我的回答只能是学校和家庭一码归一码。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尽力而为,鼓励鞭策惩罚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同时老师教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家长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老师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复印机,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就会出问题。学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师代替不了家长。

可是,老师不要因此而沮丧,觉得教育无力苍白。老师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变成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比如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不会落到管不了的地步,比如遇到文化层次低个人素养差的家长,老师该怎么办?比如面对“5+2=0”的状况,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如何让一个孩子从不良的家庭教育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来,教师能有什么作为……

如果把问题变成了课题,教育就会变得有趣起来。(www.xing528.com)

再举个例子。有老师提问:“我是一名中学老师,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是:现在手机多了,网络通畅了,学生大多有手机,但是又无法自我控制,偶有带入教室玩游戏的情况,收缴手机放到学期结束才返还是平时的管理方式,但是也有些死扛着不给,或者纠缠于你一定要马上退回手机,或者被收缴后不来上课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也疏于管教,面对此种情况,作为经验不多的班主任,真的是技穷,请问该如何处理呢?”

就像有些病症是世界难题一样,教育中有很多问题也是如此。手机问题就是一个。我至今为止没有看到哪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除了有的高中在学生违反规则后可以开除学生,大量的学校都在烦恼这个事情。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除学生,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但是学生偷偷带,有些家长想要让学生带;有的学校允许学生带,但是上课时间不能玩,但是有的学生就是玩了,你又能如何?

这就是个世界性难题嘛。那怎么办呢?你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殊不知我也在为此而头痛呢。与其日夜烦恼,不如把烦恼抛在一边,作为一个课题来细细研究,若真是被你研究出来了,那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全世界的老师都要感谢你了。

所以,把问题提出来了,是件好事情,因为你已经发现问题了,但是千万不要带着一种依赖等待着专家们的回答。医生治不好所有的病,医生治病需要慢条斯理望闻问切然后不断地换方子来调整用药,医生术业有专攻,分门别类,小儿科的医生看不了妇科病,没有哪个专家是全科医生,他们也只能在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案例的基础上给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但是他们不了解你的学生,不了解你学生的教育环境,更不了解你这个老师的能力,也许在他那里很管用的一句话,到你嘴巴里一说就变了味了。比如一个女教师可以给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整理一下衣领子,让男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此桀骜不驯的男孩变得乖顺起来了,但是一个年轻的男教师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去给一个桀骜不驯的女生整理衣领子。呵呵,那样要出问题的。对不对?

所以,有些问题要自己去思考琢磨,而不是等米下锅;有些问题需要自己一次次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验,就像爱迪生千万遍寻找碳丝的品种、熔点、耐热性,什么问题都遇到过,也全部变成了他研究的课题,而研究过程中,甚至他自己的围巾也成了试验的材料。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试验,其中的绞尽脑汁和一次次挫折失败,那种单调枯燥,我们可以想象,但是因为是一种研究,哪怕看不到结果,也是累并快乐着的。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孔子说要因材施教;我们老师自己每一个人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也要寻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复制。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历练,才能成就最好的班主任。

名班同行,名班如何知名的?有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从前,在同一座山上有两块差不多的石头,4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景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成为台阶被人踩踏。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老兄呀,4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4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而我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有了今天的不同。”

不能承受伤痛的你,凭什么强大?还记得彭端淑写的《为学》吗?世间万事,做了就不难了,而这个做的过程,就是把问题变成课题的过程。

一根竹子想要成为能吹出美妙音乐的竹笛,也要经历千刀万剐,何况一个班主任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