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革命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工业革命同时催生了全球化浪潮,世界各国联系日趋紧密,环境问题已经不限于某些国家,扩大到全球,需要各国共同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联合国一直在全球层面致力于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一直贯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和谐到失衡到再和谐三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背景,各阶段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依赖自然的和谐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人依附于自然,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一方面,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人类认识有限,对大自然认识不清,人类并没有将自己和其他自然界事物分离开来,认为自身与其他自然界事物没有差异。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能制造简单的工具,通过采集果实和狩猎为生,从大自然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居所。人类相对于自然处于弱势地位,人力微弱,自然力强大,人类要承受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任由自然力摆布,人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被迫适应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挑战,从而导致人对自然的恐惧、崇拜与依赖。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为了生存,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局部的开发和利用,由此从自然荒野跨入农业文明的门槛。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开始学会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学会制造各种工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直接促进了原始社会农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耕具和耕作技术以及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改造自然,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人类被动适应自然挑战,而是农业文明下人与自然形成一种主动和谐的关系。但是此时人类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人类还是要靠天吃饭,要依赖自然,并没有一定的技术去深入挖掘自然。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15—18世纪科学技术有了发展,人类思想有所解放,开始重新认识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新阶段发展。

(二)人与自然对立的失衡阶段

约8000年前,人类开始尝试驯服动物植物,第一个驯服了小麦,标志着农业社会的诞生。在农业社会,人类对自然进行局部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实现了第一次飞跃,改造与利用自然的活动逐步展开。恩格斯认为,人之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随着人类对自然进一步的改造和利用,人类不断提升认识和运用自然的能力,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信心,人类实现了对自然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但是对这种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否被正确运用,值得我们深思。人们运用自然规律,转变了人类和自然的位置,由农业社会依赖自然、恐惧自然、崇拜自然,转变为支配自然、征服自然。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将自己变成了自然的主宰者。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在工业化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借助技术的力量,变得愈来愈强大。人类对自然开始了疯狂的开发、掠夺、破坏和非理性生产与占有,环境危机丛生:温室效应酸雨、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从未有过的现象接连出现。

恩格斯曾公开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2]自然界的环境危机导致其他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人类欲望的无限释放和追求中,造成人类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引发的冲突频发,流血与死亡不断。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和自然开始站在对立面,在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失衡甚至走向对立,大自然开始警告人类、报复人类。如何解除警告,化解危机,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既是解决困境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不断更新换代的必然趋势。

(三)人与自然关系走向再和谐阶段(www.xing528.com)

工业文明以来,科技发展背后付出了很多代价。人们认为发展的宗旨就是确保经济增长,前提是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最终保障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改善。然而,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表明,着眼于经济增长的主流发展模式存在根本性矛盾。由于不受限制的增长和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增多,这让贫穷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事实上,由于气候变化、水等重要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方面的核心关切问题。

工业革命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工业革命同时催生了全球化浪潮世界各国联系日趋紧密,环境问题已经不限于某些国家,扩大到全球,需要各国共同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联合国一直在全球层面致力于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大自然带给人类的严峻挑战,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大会标志着全球觉醒,人类开始了世界范围内探讨环境保护和改善战略的进程。

2015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这是人类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最高纲领。它指向于创造一个包容、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地球,塑造全球公民。[3]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联合国一直贯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即在不危及后代人的前提下,寻找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长期以来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说明人类已经不再妄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基础之上,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人与自然从和谐到失衡再回到和谐的变化,通过这种关系的变化,我们将这三种关系称为三个阶段:依赖阶段、对立阶段、新的和谐发展阶段。纵观这三个阶段,人类从一开始的“靠天吃饭”,到主宰自然,再到寻求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与自然进入新的和谐阶段。这种新和谐的核心观念就在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准则,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其目标指向于“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这种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旨在探寻可持续的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方式。人类需要利用技术革命带来的条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向更为健康的生产生活的新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称为绿色革命,倡导的是绿色能源,追求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