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修复中的话语特征与策略研究框架

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修复中的话语特征与策略研究框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以文化话语研究范式为指导,从跨学科的视角,将话语理论引入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更加全面、系统、多元的维度对企业危机公关过程中的话语以及危机事件过后企业形象修复的话语进行深入、辩证的考察,发掘企业的话语特点和话语策略运用中的经验与纰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图2.1展示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案例之间的有机联系。图2.1研究框架示意图

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修复中的话语特征与策略研究框架

本书以文化话语研究范式(Shi-xu,2014a,2015;施旭,2010,2013a,2013b,2017)为指导,从跨学科的视角,将话语理论引入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更加全面、系统、多元的维度对企业危机公关过程中的话语以及危机事件过后企业形象修复的话语进行深入、辩证的考察,发掘企业的话语特点和话语策略运用中的经验与纰漏。研究以期弥补西方企业危机传播理论中对危机传播过程和话语内容考察的不足,同时提出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研究范式与文化话语研究指导下的研究范例。

首先,本研究在话语分析中,以文化话语研究理论提出的SIMPHC话语分析范畴(Shi-xu,2014a)为基础,从话语主体、话语形式、话语媒介、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目的、话语涉及的(跨)文化关系等多元话语分析维度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并试图回答以下几组具体研究问题:

话语主体:企业在危机传播过程中选择呈现哪些话语主体?各拥有何种地位和社会角色?

话语媒介:企业在危机传播过程中选择传播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其中具体的话语渠道与话语形式有哪些?

话语内容:企业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呈现的话语主题和内容有哪些?没有呈现的内容有哪些?有何内容特色?企业是否与大众进行了话语互动?形成了什么关系?

话语目的:企业的危机传播话语具有何种目的?产生何种效果?

文化关系: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危机传播话语内容?企业的危机传播话语策略又展现出哪些(跨)文化特色?(www.xing528.com)

基于上述多元话语分析维度与分析问题,本书依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危机传播实例予以具体结合,从更加系统、多元、辩证的视角对企业危机公关的话语和企业形象修复的话语进行探索、描绘、分析和解读,发掘其中的话语特点。

其次,研究所选取的2013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2015年辉山乳业“硫氰酸钠超标”事件和伊利集团新浪微博话语分属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危机传播实践。因此,本研究分别结合全球公共关系理论(Global Public Relations Theory)(Sriramesh,2009a)、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Coombs,1998,2007)和对话式公关理论(Dialogic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Kent & Taylor,1998,2002),对企业的危机传播话语策略进行阐释与评价,发掘其中的经验与不足。

本研究将在理解和把握文化话语研究核心概念、分析框架的同时,秉承整体辩证、历史文化、开放多元、谦卑致用的研究原则(施旭,2017),促进话语研究的东西方学术对话,以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逐步构建具有非西方文化和学术特色的企业危机传播话语研究框架,丰富国际话语研究整体学术领域,以期帮助推进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图2.1展示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案例之间的有机联系。

图2.1 研究框架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