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定义功与过?

如何定义功与过?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部分人的行事准则。如此环境,自然会滋生出一大批“功过思维”严重的员工与中层。作为一个中层,特别是新中层,一定要明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意味着混吃等死,意味着不思进取,意味着停止进步。在管理层面,不存在“无过便是功”,情况恰恰相反,“无功就是过”。所以,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无功就是过”,这句话绝不是耸人听闻。

如何定义功与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部分人的行事准则。这些人通常胸无大志,只要平平安安不出错,保住现有的位置,通过耗时间来取得“进步”,就心满意足了。他们的至高境界,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虽然没做太多实事,可为了保持自己在管理岗位上的存在感,他们是喊空话大话、搞形式主义最积极的一批人。他们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做一些无用却声势浩大的表面文章。

这样的人不只现代才有,翻开史册,总能瞥见相似的身影。

有一次,别人给王安石送来了一头獐子和一头鹿,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两种动物长得很像,一般人分辨不出来。于是,王安石就问自己的儿子王雱:“你知道哪头是獐子,哪头是鹿吗?”王雱出身世家,哪里知道这些事情。可他又不愿意露怯,于是想了想说:“獐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子。”

他说得对吗?完全正确,但仔细回味,发现这样的回答,相当于什么都没说!王安石听后,勃然大怒,说:“你这小子,就知道耍小聪明,没点儿正经的能耐。”

后来,人们就用“獐鹿之辨”指代“正确的废话”。

开会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碰见这样的中层。让他们发言的时候,他们是一定要讲话的,且是长篇大论地讲,如若不然,似乎无法体现自己的存在。他们往往引经据典一大堆,夸夸其谈过后,看起来像是什么都考虑到了,可仔细一琢磨,他们说的那些话听起来十分正确,实际上里面有大一半是空话、套话,既没有与实际问题挂钩,又没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

作为中层管理者,就讲话这一件事情而言,无论是对上级汇报工作,还是给下级分配任务,都要把语言里的“水分”挤掉。有功就如实上报,有过则坦诚承认,这才是一个现代管理者要具备的素养。

有些中层明明道理都懂,却偏偏不这样做。你去听他们说的话,里面经常出现类似“加强沟通”“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员工加强文化宣导教育”等语句,每一个都是“方向正确”的措辞,可在多数情况下,又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那么,既然是无用的话,为何还要说呢?实际上,这里映射出了一些中层的“功过思维”——既想要贪功,又怕说得太具体导致过错。

不得不承认,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时是环境造成的。不少企业里都有一个怪现象——赏赐有功之臣的时候,不情不愿、不清不楚,可惩罚有过之人的时候,突然变得效率奇高、铁面无私。如此环境,自然会滋生出一大批“功过思维”严重的员工与中层。

中层还要明白,“有功不赏有过必罚”的现象虽然时有发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公道自在人心”的。有些企业之所以不奖赏有功之人,有可能是因为上层在考察员工或中层的功劳是否属实,考验其是否能够拥有不断为企业立功的能力。一旦这些考察结束了,有功之人可能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奖赏。

作为一个中层,特别是新中层,一定要明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意味着混吃等死,意味着不思进取,意味着停止进步。如果你想要更进一步,必须将这种思维模式从脑海里彻底拔除。在管理层面,不存在“无过便是功”,情况恰恰相反,“无功就是过”。

热播剧《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太后生病,请太医开了一个方子。主角认为方子有问题,于是请名医叶天士来查验。叶天士看过方子之后说,方子上的所有药对人体是无害的,但也治不了病。可如果这个方子长时间地吃下去,就会让病情一拖再拖,最后无害的方子也会误了太后的性命。

管理也是如此,一个团队每天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管理者如果仅仅为了实现不添麻烦的目的而不去解决任何问题,那就是严重的失职。到最后,整个团队一定会因为积压的问题集中爆发,从而遭受严重的损失。所以,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无功就是过”,这句话绝不是耸人听闻。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一直被某些人视为金科玉律。“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走中游”,成了很多人的准则。这其实是对中庸之道的肤浅误读,他们并没有真正领会中庸之道的精髓。如果中层也这么想的话,那么整个团队很快就会丧失竞争力。在一个企业中,如果这样的中层太多,定会导致以下几种严重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