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成功:学圣人,功成而弗居

如何成功:学圣人,功成而弗居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成功就要向圣人学习,做事要学“圣人处无为之事”,成功了要学圣人“功成而弗居”,这样才不会失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让万物生息而不占为己有,有所为而不依赖别人,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老子认为睽卦的“恶人”是由成见导致的。老子认为,想要不失去功劳,就应“功成而弗居”。《周易》认为,人们可以去争属于自己的一份利益,有功可以争功,争到功可以居功。

如何成功:学圣人,功成而弗居

题解〕人们探索道的奥妙,是为了能正确认识事物,也为了做事成功。想成功就要向圣人学习,做事要学“圣人处无为之事”,成功了要学圣人“功成而弗居”,这样才不会失去。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的,并为之向往,是因为有恶存在,希望让恶停止;都知道善为什么是善的,并为之向往,是因为有不善存在,希望让不善停止。所以有与无会相互生成,难与易会相互成就,长与短会相互对照,高与下会相互倾向,音律与声调会相互和谐,前与后会相互随从。所以圣人用无为之道来处理所遇之事,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化民众,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去挑毛病。让万物生息而不占为己有,有所为而不依赖别人,大功告成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劳不会失去。

解析老子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相关性,事物之间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生成又相互转化。事物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对立面而单独存在。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就是如此,有赞美就有厌恶,有善就会有不善。人们有所追求就要有所舍弃,有所得就要有所失,有所居就要有所不居。只有同道在一起,才不会失去。一般人所追求的是名利,圣人追求的是道。圣人遵道而行,天下会安定。所以老子将天下安定的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周易》认为事物都存在着阴阳,起主导作用的为阳,起辅助作用的为阴。阴阳之间也有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的特点。阴阳调和,天下会和谐、安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从常识中推导出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对立的事物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悖相补。人天然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都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如果需要做出选择,人们自然会选择美和善,让恶和不善停止。

《周易》以事物是否符合天道来臧否事物,但认为有些人会根据表面的美与恶、善与不善进行臧否,如睽卦“见恶人,无咎”,是说所厌恶的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去感谢他,会没有过错。老子认为睽卦的“恶人”是由成见导致的。一般来说,人生来就具备辨别美与恶的能力,人们对美与恶、善与不善并不抱有成见,会自然而然地做出评价和选择,不需要特定的标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相对立,却能相互生成;难与易相对立,却能相互成就;长与短相对立,却能表现出彼此;高与下相对立,却能表现出相互的倾向;音律与声音相对立,却能演奏出和谐的音乐;前与后相对立,却能使后跟随前。《周易》阴阳相对立,却又和谐。老子应是从《周易》阴阳的对立中看出事物存在着既对立又密切相关的特点。阴阳和其他对立的事物相互间都存在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的关系。(www.xing528.com)

道德经》推崇圣人,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关。老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贯彻无为的思想。圣人行为之一“处无为之事”,是说圣人用无为来处理所遇到的事,这个无为是不违背道,对道没有作为,这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周易》乾卦要求君王“飞龙在天”大有作为。老子认为周王朝早已衰败,“飞龙在天”鼓动诸侯争霸,会为害天下。只有用“圣人处无为之事”来打消诸侯“飞龙在天”的欲望,才能实现天下的安定。圣人不做违背道的事,道会借助圣人畅行天下。人们做事都不背离道,天下会实现无为而治。

圣人的行为之二是“行不言之教”。言教与不言之教在教的方法上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不言之教”除身教外,也包括其他教育方法,如树立榜样和典型,创造有益于身心的环境,给予人帮助等。《周易》也主张教化,其教化主要表现在贲卦中。贲是装饰的意思,装饰有教化的作用。贲卦上九“白贲,无咎”,是说崇尚白色,用自己喜欢的白色来进行装饰,没有过错。上九是用自己崇尚白色来教化民众,让民众也崇尚白色。上爻处于争位,上九是在用崇尚白色与崇尚其他颜色相争。老子认为,君王用争的方法难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只有像圣人那样“行不言之教”,才能真正教化民众,改变社会风俗。

圣人的行为之三是“万物作焉而不辞”,是说万物蓬勃生长,而圣人不去干涉,也不去挑毛病。去干涉就会限制万物的生长。老子看到《周易》在用六爻限制万物的生长变化,认为干预万物的生长是错误的,万物如何生长是大自然的事,也就是道决定的事,不是六爻管得了的,所以圣人不会乱说话去干涉万物。《周易》将事物的发展变化分六个阶段,万物遵循六爻的规定,才能顺利成长。具体规定是初爻为难,即万物初始都要经过一个难的过程。难要保,即保护、保证。二爻为蒙,是说万物经过初始之难后,进入蒙的阶段。蒙要合,即蒙中的行为要合于道。三爻为等,是说在经历过蒙的阶段后,万物进入等的阶段,有如树木长大成材需要等待。等待要安泰。四爻为顺,在经过等的阶段后,犹如树木成长为栋梁,君子成为邦国的栋梁,要顺从尊者。顺要慎。五爻为尊,五爻为天位,代表上天,所以受到尊崇。尊要正,正为端正。六爻为争,经过努力有了硕果,人们会去争属于自己的一份果实。争要和。《周易》认为,万物的发展符合六爻的规定,才能成功。《周易》五爻为天位,天为尊,尊者代表上天。老子认为尊者还不是圣人,圣人不会对万物进行限制和说教,而是让万物自然生长。《周易》尊者用六爻来限制万物,不符合自然之道。

圣人行为之四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按老子的观点,“生而不有”则会有,“为而不恃”而有恃,“功成而弗居”而不会失去功劳。老子认为,《周易》鼓励大有(大有卦),鼓励有为(乾卦),鼓励君子建侯(屯卦),不符合无为之道。鼓励大有会失去大有,鼓励有为会失去为,鼓励建侯会失去侯。《周易》姤卦厉王通过增税,欲将天下财富归于己有;老子认为厉王没有做到“生而不有”,所以被民众赶出国都。

老子认为,想要不失去功劳,就应“功成而弗居”。《周易》认为,人们可以去争属于自己的一份利益,有功可以争功,争到功可以居功。老子认为“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不去争功,就不会失去功劳。《周易》鼓励争,会失去功劳。

老子崇尚圣人。谁为圣人?通过《道德经》对圣人的描述可知,圣人是像老子那样有高深道德、深厚学问的人,还有就是接受了老子无为之道的王侯。普通人无法实行无为而治,只有王侯成为圣人才能爱民治国,实行无为而治,所以老子要将王侯培养成圣人。但春秋末期的王侯,没有人信奉老子的学说,让老子很无奈。《周易》是要将君子培养成栋梁之材,为王侯安邦治国效力。老子认为,与其培养君子为王侯效力,不如将王侯培养成圣人。君子有为只会帮助王侯兼并,只有圣人能消弭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