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位优势理论: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

区位优势理论: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200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区位优势理论对于研究粮食大县这一特殊区域的县域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对于粮食大县粮食生产占有绝对优势,如何依托粮食这一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区位优势理论: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

1.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最早来自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在研究国家贸易中他将不同国家的不同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对比,认为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如果谁的生产成本最低,就被称为具有成本的“绝对优势”。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只有获得了绝对成本优势的厂商才应该组织产品的生产,并用在国际上进行交易,挽回本国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绝对成本理论开创了区域分工及产业分工的基础,但按着这种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就会得出下面结论:即一个不具备任何产品优势的区域就不能在交易中获得收益,也不应当参与区外的合作,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事实突破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来自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他在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基础上,发现了处于劣势地位的生产者,依然可以根据其相对优势获取收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某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其他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时,只要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同时,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也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就都会从两国的贸易中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200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

比较成本理论在扩大经济区域,加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更加积极作用。它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及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很重要起因。目前,这一理论仍然对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起到积极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得到了认同,但由于其分析模型简单,生产要素也只考虑劳动力一项,生产技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因此其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要素禀赋论(www.xing528.com)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萨缪尔森则发展了H-O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是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理论指导意义。大卫·李嘉图及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入、更全面了,认识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更有一般性的实用价值。但是,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就技术而言,现实是技术不断进步,而进步能使老产品的成本降低,也能产生新产品。因而会改变一国的比较利益格局,使比较优势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贸易的基础。同时,就生产要素而言,新旧机器、工人熟练程度、同种要素在不同国家的价格等等,都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所指出的那样会随着商品价格均等而渐趋均等。

区位优势理论对于研究粮食大县这一特殊区域的县域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对于粮食大县粮食生产占有绝对优势,如何依托粮食这一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