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封闭经济下的经济区位优势

封闭经济下的经济区位优势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全国的地理中心区位最有可能成为封闭经济下的最优经济区位,但在大国或小国中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国封闭经济中,全国地理中心区位通常就是最优越的经济区位,甚至可能成为全国唯一的经济大规模集聚区位。简而言之,在大国封闭经济下,单个集聚区位上的企业所能占领的最大市场范围,仍小于、甚至可能远小于全国国土空间。

封闭经济下的经济区位优势

如果一国不与外界发生经济往来时,企业只需要抢占并满足一国内部市场。那么在初始的均质空间下(自然地理条件均质、人口在空间上均匀分布),除严重依赖特定资源的产业之外,早期的经济集聚较大概率会出现在整个国家的地理中心区位。因为选址在地理中心区位更有利于使企业有效辐射更大的市场面积、更多的人口,当大多数的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后,地理中心区位会成为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人口也会随着企业的集聚而在此集聚。由此,全国的地理中心区位最有可能成为封闭经济下的最优经济区位(或至少是最优的区位之一),但在大国或小国中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国封闭经济

在一个小国中,当地理中心区位的经济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市场影响力已经可以覆盖到整个国家,甚至经济集聚程度较高时已经有能力影响到周边国家的市场(但在封闭经济下对外经济往来会受到国界的抑制)。地理中心区位的集聚程度越高、国家的规模越小,则该区位上的集聚越可能覆盖到全国的市场。

图2-3 小国封闭经济地理中心区位的经济集聚与市场覆盖范围

假定某小国的国土空间规模一定,以图2-3中的水平线长度体现,并满足初始均质空间条件,那么其地理中心区位的集聚发展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有数量很少的企业意识到地理中心区位是最有利于联系全国各个地方的区位,于是就将企业选址于此,经济集聚程度以图2-3中位于水平线中心的三角形的高来体现。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数量不多,经济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受产品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限制,企业尚不能完全占领整个国家的市场。[1]企业占领的市场范围以图2-3中虚线在水平方向覆盖的区间体现,虚线在垂直方向的高低代表集聚区位带来的经济吸引力强度大小(尹虹潘,2005;尹虹潘,2006),与所在区位的产品最终销售价呈反向变化关系。

随着更多企业发现地理中心区位对联系全国各地很有利,该区位上集聚的企业数量开始有所增加。而此后,不同企业都发现集聚在一起的企业彼此之间具有正外部性,比如有助于降低各自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用单位生产成本降低的部分,去补偿运输距离增大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从而把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2]于是企业占领的市场范围(规模)得到拓展,由此可以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扩大后因为规模收益递增也会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甚至降低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

此时,更多的企业发现除了地理中心区位本身所具有的联系全国各地的便利之外,众多企业集聚在这里还可以通过集聚经济带来额外的好处,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选址在此,使地理中心区位集聚的企业越来越多。而集聚程度的提高,又进一步触发集聚的正外部性和规模收益递增。如此循环,最终使得地理中心区位的经济集聚程度达到较高水平,集聚于此的企业占领的市场范围也拓展到整个国家。

这里所谓的小国,其中暗含的假设是,当地理中心的企业在生产规模能够完全满足整个国家的需求时,该区位上众多企业的集聚不会进入到集聚不经济的区间。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小国的市场规模自然也相对较小,尚不足以引起集聚不经济。并且,小国的国土空间也足够小,使得运输成本在商品最终销售价中所占的比例不至于太大(哪怕是距离地理中心最远的边缘区位),于是当地理中心的经济集聚程度足够高之后,可以把产品的最终销售价降得足够低,不会给其他任何的区位留下可以新形成经济集聚的机会。

在小国封闭经济中,全国地理中心区位通常就是最优越的经济区位,甚至可能成为全国唯一的经济大规模集聚区位。原因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地理中心区位是最有利于联系整个国家各地市场的区位,图2-4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如果把图2-3当作一个剖面图的话,图2-4则是俯视角度的平面图,其中以实线小圆代表经济集聚区位,实线方框区域代表一国国土空间,虚线大圆区域代表集聚区位上企业的理论市场范围(以实线小圆为圆心),而实线方框与虚线大圆的交叠区域则是企业的实际市场范围。当两个集聚区位的经济集聚程度相同时,基本可以认为处于两个集聚区位上的企业覆盖的市场范围半径在理论上是相同的。但影响市场范围的因素除了经济集聚水平之外,还有国界的限制。当集聚区位恰好是全国地理中心区位时,集聚区位上企业的实际市场范围受国界的限制是相对更小的,如图2-4(a)。反之,集聚区位越偏离全国地理中心(即越靠近国界),则集聚区位上企业的实际市场范围受国界的限制相对就更大,而且当集聚水平越高时受到的限制越大,如图2-4(b)。

图2-4 小国封闭经济中经济集聚区位差异与市场覆盖范围(www.xing528.com)

(二)大国封闭经济

由于全国地理中心区位非常有利于联系国内各地的市场,所以在大国封闭经济中早期的经济集聚仍然很大概率会发生在地理中心区位。但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国的市场总需求足够大,大到足以使任意一个区位上集聚的企业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国市场需求时就已经进入到集聚不经济的区间;大国的国土空间也足够大,大到足以使单个集聚区位上的企业把集聚经济带来的好处全部用尽时(即达到集聚经济上限),仍不能为较远距离的市场提供出让该区域觉得划算的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简而言之,在大国封闭经济下,单个集聚区位上的企业所能占领的最大市场范围,仍小于、甚至可能远小于全国国土空间。这意味着即使全国地理中心有如此便利的条件,形成非常大规模的经济集聚,但仍留下了足够大的剩余市场使得其他某个(些)区位可以形成新的经济集聚,去占领剩下的市场空间(见图2-5)。甚至,如果整个国家的国土空间和市场(人口)规模足够大,则其他区位上新形成的经济集聚规模也未必小于地理中心区位业已形成的集聚规模。

图2-5 大国封闭经济下的新集聚区位

按照不同集聚区位上的集聚规模差异,大致有两者相等、大小不等两种情况。如果只选择地理中心区位及另外任意一个新的集聚区位(可能另外有多个)来看两者的关系,则该两个区位经济集聚规模相等时,将呈现出一个双集聚中心对称的区域发展特点,根据两个集聚中心的距离远近不同,又包含了两者的市场腹地范围交叠与不交叠两种略有差异的格局。而经济集聚规模大小不等时,根据该两个区位的空间距离由小到大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可能:两个区位非常邻近时,小集聚中心的市场腹地可能处于大集聚中心的市场腹地全包围之中而受到限制;两个区位距离较远时,两个集聚中心各自的市场腹地互不交叠,此次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两个区位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时,可能出现小集聚中心的市场腹地处于大集聚中心市场腹地的半包围之中。而不管是半包围还是全包围,都意味着小集聚中心的发展会受到大集聚中心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影响。

以上双集聚中心对称的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可以用图2-6大致体现,而非对称的发展格局可以用图2-7来体现。其中实线方框代表国界,实线小圆代表经济集聚区位,虚线大圆代表集聚中心理论上的市场腹地边界(以集聚中心为圆心,如无其他影响时这就是市场腹地的实际边界),点线代表集聚中心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面临其他集聚中心的竞争)时其市场腹地范围的实际边界。

图2-6 大国封闭经济下的集聚区位(集聚规模相等)

尹虹潘(2005;2006)基于“城市经济吸引区”的概念(其理论含义与“经济集聚中心的市场腹地”相同),对其中的相关原理进行了经验性演绎与理论建模分析,并在平面坐标系上给出了多集聚中心市场腹地理论范围出现交叠时的实际市场边界线方程。当两个经济集聚中心的集聚规模相等时,如果两者理论上的市场腹地范围出现了交叠,则考虑彼此的竞争后,实际市场边界应为两经济集聚中心连线的中垂线,见图2-6(b)中的点线。

图2-7 大国封闭经济下的集聚区位(集聚规模不相等)

当两个经济集聚中心的集聚规模不相等时,在近距离情形下,小集聚中心的理论市场范围处于大集聚中心市场范围的全包围之中,考虑两者竞争的因素后,小集聚中心的实际市场边界仍是一个圆,但这个圆的半径小于其理论市场边界圆的半径,圆心则位于大集聚中心与小集聚中心连线的延伸线上(背离大集聚中心一侧),见图2-7(c)中的点线圆。小集聚中心市场腹地范围受到大集聚中心抑制而“缩水”,并且在靠近大集聚中心一侧“缩水”的幅度更大,尹虹潘(2005;2006)借用物理学中的概念将这种空间经济竞争现象称为大集聚中心对小集聚中心形成了“屏蔽效应”。相比近距离下的全包围,中距离下可能是小集聚中心的理论市场范围处于大集聚中心市场范围的半包围中,其中在大集聚中心市场范围内的区域(即靠近大集聚中心的一侧),小集聚中心的实际市场腹地范围仍受到“屏蔽效应”抑制而“缩水”,而在大集聚中心市场腹地边界以外的区域(即背离大集聚中心的一侧)不会受到影响,见图2-7(b)中的点线市场边界。

综上可知,在大国封闭经济中,全国的地理中心区位仍然是非常优越的经济区位,但与小国封闭经济不同的是地理中心区位不再是唯一的经济集聚区位,而在地理中心之外还可能出现新的集聚区位。新集聚区位上形成的经济集聚规模可能会小于地理中心区位,不过如果全国的国土空间和市场(人口)规模足够大也仍有可能形成与地理中心区位规模相当的新的经济集聚。通常新的集聚出现得越早(即在地理中心的集聚水平还不高时出现)、新的集聚区位离地理中心越远(但又没有受到边界对市场腹地的限制),则越可能形成更大的集聚规模,因为这两种情形之下留给新集聚中心的剩余市场范围更大、并且受地理中心原有集聚中心“屏蔽效应”的抑制更小。总体来看,全国地理中心始终是最优的经济区位之一,除此之外还会有不优于(更大可能是劣于)地理中心的其他较好经济区位适宜经济集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