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效机制确保粮食补贴稳定发放

长效机制确保粮食补贴稳定发放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要制定农业补贴条例等办法,明确目标、任务、补贴方式方法、补贴对象,才能保证补贴机制的有效性,才能使粮食补贴政策由短期政策变为长期机制,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今后应根据我国经济和财政实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粮食大县的财政补贴力度。

长效机制确保粮食补贴稳定发放

1.通过立法保证补贴的连续性和长久性

现行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执行由于涉及到太多的部门和利益主体,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政策的目标性和实际效果产生偏差。只有把政策变成法律,才能保证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保证执行的效果,而且只有变成法律条文,才能把短期政策变成长期政策。所以要制定农业补贴条例等办法,明确目标、任务、补贴方式方法、补贴对象,才能保证补贴机制的有效性,才能使粮食补贴政策由短期政策变为长期机制,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

2.加大补贴力度,增加补贴总量

目前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农民增收效果并不明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补贴金额过小,虽然国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2016年吉林省种粮农民亩均补贴200元,比2006年增加了135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发达国家仅直接补贴一项就约占农民收入的30%-50%。因此,今后应根据我国经济和财政实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粮食大县的财政补贴力度。而且要保证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防止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补贴资金的支付率,使资金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增加补贴力度,必然会给予粮农增收的信号,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3.明确补贴的对象(www.xing528.com)

现行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补贴对象应该是粮农,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这种“特惠”政策变成了“普惠”政策,补贴对象不只是粮农,而变成了所有农民,而且补贴计量是以计税常产为标准,导致对粮食的补贴变成了对耕地的补贴,不利于促进土地流转,不利于促进种粮大户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发展粮食种植的规模经营。因此在增加补贴力度的同时明确补贴的方式和方法,把补贴与粮食播种面积挂钩,与商品量挂钩,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

4.拓宽补贴资金的来源

目前的粮食直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粮食风险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组成,地方除了承担缺口资金外,还担负着老的粮食财务挂账本金、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利息及本金的消化任务,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因此要积极拓宽粮食直补资金来源,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在农地征用中增设一项类似于耕地开垦费的收费项目,并将收取资金作为粮食直补资金的组成部分,列入地方财政收入,直接用于粮食生产补贴。二是在粮食销售中增收一定数额税收作为粮食直补资金,可通过税收形式统一征收这部分资金,并列入地方财政收入。三是建立粮食补偿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粮食主销区,计算每年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缺口,每年上缴的粮食补偿基金=当年粮食缺口×单位粮食弥补价格。把这部分补偿资金作为粮食直补资金的一部分。这样,既可以拓宽财政来源,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又可增加补贴资金,借此来打破资金约束,更好地发挥粮食直补政策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