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社会经济环境: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60%

吉林省社会经济环境: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60%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7.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过700亿斤。随着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构成发生变化及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

吉林省社会经济环境: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60%

其一,吉林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2—2017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由11939.2亿元增加到15288.9亿元,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分产业看,年均第一产业增长2.0%,第二产业增长4.0%,第三产业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7.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占比超过7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过700亿斤。

其二,农业消费增强,呈现出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农业消费主要指城乡居民对农业动植物产品、农业加工品及涉农服务性产品的消费。进入21世纪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810元上升到2017年的28319元,增长了488.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22.5元上升到2017年的12950元,增长了540.30%。(www.xing528.com)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总体上有很大提高,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发生巨大的变化。伴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开始向多样化转变。在相对减少消费支出构成中生活必需品支出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以及交流与沟通的便捷,消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城乡居民在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物质产品的消费中,日趋注重消费健康、营养、绿色及无公害和有机食品。消费结构多种多样。随着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构成发生变化及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80年的59.2%降至2017年的25.8%,下降3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64.77%降至2017年的28.2%,下降36.57个百分点,可见在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日趋下降。农业消费的变化,客观要求农业必须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型物质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