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关村高新区的发展特征分析

中关村高新区的发展特征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关村高新区是中国科技力量最聚集、科研实力最雄厚、高层次人才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最能激发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的区域,因此,中关村高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相对充足。这标志着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规范化,进入成熟发展时期,也为中国其他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可尝试的新的发展模式。

中关村高新区的发展特征分析

关于模式一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是不同的情境之下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模式更多地被赋予一种固定化的乃至是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内涵,而在国外很多情况下,模式就是对一种客观现实的描述与总结。这里对模式的理解更接近第二种情况。

(一)市场自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中关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电子一条街,其市场自发色彩浓重。这是市场自发力量与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相碰撞所迸发出来的活力。在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环境下,当时的电子一条街依托丰富的智力资源,依靠勇于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并获得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类似于以市场为主导的硅谷发展模式。直至1988年5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的出台,中关村开始步入以政府为主导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阶段,政府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发展模式开始带有一些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色彩。

(二)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动力的内生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中关村区域内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包括了现代科技发展所有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优秀高校毕业生众多,拥有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众多国家(市)科研院所,云集了众多高端科研人员,每年产生大量国际和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这些为中关村高新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撑。如激光照排技术为以后北大方正的崛起提供了技术储备,“联想汉卡”是联想第一个主打产品,打印机汉字驱动系统推动了四通公司最初几年的快速增长。中关村高新区是中国科技力量最聚集、科研实力最雄厚、高层次人才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最能激发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的区域,因此,中关村高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相对充足。

(三)跨行政区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中关村从“一区十园”到目前“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模式,突破了特定行政地域,逐渐形成了以中关村为核心,动态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和技术创新网络,在推动北京地区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带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北京市政府批准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实行定期会议制度,建立统筹协调、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一区十园”(目前已发展为“一区十六园”)的整体统筹。这标志着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规范化,进入成熟发展时期,也为中国其他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可尝试的新的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