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新区发展战略咨询建议

高新区发展战略咨询建议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高新区发展战略的咨询建议2008年11月—2009年8月一、区情判断1.优势①有研发优势。现阶段,长春高新区应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主要为先进制造业各行业提供系统化、平台式支持的现化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高新区发展战略咨询建议

对高新区发展战略的咨询建议

2008年11月—2009年8月

一、区情判断

1.优势

①有研发优势。包括汽车、光电、生物、新材料机械加工、软件等,自主研发能力较强。

②有产业优势。汽车产业成规模,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较快。

③有品牌优势。具有国家级光电基地、生物基地、汽车出口基地、中俄科技园、吉大科技园等品牌,利于招商引资

④有成本优势。综合制造成本较低,尤其是人力成本。

2.缺陷

①光电信息与生物技术两个领域进展不理想,国家级基地建设没破题。

②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但未充分重视,没有提升为重要目标。

③龙头企业少,大型高科技产业龙头尚未形成。

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群尚不够规模。

⑤与大学大所的战略联盟机制不完善,合作深度不够。

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环境建设滞后。

⑦发展空间受限,南区可用土地不多,北区刚刚规划,无基础设施,等于从头开始建设。

二、发展思路

1.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根本路径。

2.今后5年至10年内,长春高新区要突出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混合型、多元化、高级化的科学产业结构;突出推进产品结构的快速升级,逐步形成市场畅销、品牌自主、研发领先的优势产品结构;突出推进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逐步形成软硬环境堪一流、可与世界接轨的最佳投资环境与创新基地。

三、区域功能

1.长春高新区应成为中国东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长东北开发开放的核心区,长春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导区,长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体区。

2.长春高新区是科技兴国的先遣部队之一,是民族复兴的主力部队之一,承担着国家队的历史使命。

四、产业重点

1.长春高新区的产业,总体上应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同时也会有高风险)的行业。现阶段,长春高新区应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主要为先进制造业各行业提供系统化、平台式支持的现化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2.近几年内,长春高新区应突出抓紧重点行业的公共平台建设、自主产权转化项目建设、高端服务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民营科技创业项目建设、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积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未来高新区的汽车产业,应突出汽车行业的“高、新”部分的发展,即新能源汽车、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软件系统、汽车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与制造。高新区汽车产业要由规模扩张型向技术先导型转变。(www.xing528.com)

4.高新区南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北区的综合性、外向型“长春科技城”,应早规划,早定位,早起步。

5.高新南区、北区均应提出建设生态型、智能型高档商住区的目标,居住区的绿化率、容积率、智能特色应及早明确,落实区位。规划建设好永春河、伊通河及八一水库、富强水库、北湖,依托水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

6.高新区的产业规划,不一定大而全,要从特色出发,与其他开发区相对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更多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自主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确定产业重点、产业方向与产业目标。

7.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在项目建设中,突出创新源项目,创新源项目大中小型皆可;突出税源项目,以大中型优质高端项目为主;突出龙头项目,也是带动性项目,是产业链、企业群的源头。

五、发展空间

1.如有可能,高新南区应越过102国道在朝阳开发区以东、永春河以西的空间向南延伸。这样,高新技术产业要素集聚居中,东可与南部新城相呼应,西可为西南工业区提供技术支撑。

2.高新区北区,在现规划扩展区基础上,向西延伸到伊通河,向东扩至102公路,向北直至万宝镇区域,均应划为高新北区的规划控制区,作为发展空间与战略后备空间。其中,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为近期启动区。

3.高新南、北二区,靠近河湖区域,应以人居为主,作为商住用地;工业则主要沿交通干线布局。

4.科学城选址,如在南区,则建在八一湖西侧为宜;如在北区建,则应在临河新建的北湖东侧。

六、生态建设

1.高新区在规划与实际推进建设时,应始终突出强调建设生态环保型新城、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等内容。

2.高新区南区、北区均无山林资源,但南区的苗圃可改造为南区中心绿地,八一水库与永春河尽量扩大湿地与绿化面积,形成南区的生态本底与骨架,再配以社区园林。北区要做好扩水造园的文章,一是伊通河北段风光带,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与时俱进;二是做好北湖湿地公园,使之成为长春北部的中心绿地;三是拓宽北区几条小水渠,相互连通,点线结合,构成人工水系园林网络。

七、保障措施

1.高新区及驻区大企业,要与在长大学、大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建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

2.完善政策措施。如按上级要求,落实地方配套扶持资金;市、区、企业共同落实尖端创新人才的国际水平待遇;市、区在企业与人才研发阶段早期投入,转化后转为股份;按不同行业建立几个专业性投资公司,进行土地运营及资本运营;筹集科技转化扶持资金,为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高新区税收超收部分,返还高新区财政,转为科技发展资金;鼓励资助创新型人才到企业兼职,参与技术攻关,承担创新任务;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市民创办科技企业,就地转化科技成果等。

3.构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一是整合中、省直单位技术资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公共平台;二是由开发区建立面向各类行业共用的公共平台;三是各区中园建立专业性公共平台,公共平台包括融资平台、决策咨询平台、信息平台、人才平台、研发平台、共用设备平台、工艺设计平台、软件平台、销售平台、宣传推介平台、各种中介平台等。

4.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尽早形成长春市科技企业的千军万马、汪洋大海。

5.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新区兴区之本,要大力引进、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创新骨干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师等,构建国内一流的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创业基地。

6.在办好中俄科技园的同时,陆续申办中日科技园、中韩科技园、中德科技园、中欧科技园、长港科技园等。

7.在高新北区建立“东北科技大市场与技术交流服务中心”,在长春打造东北亚的“科技义乌”。

8.鼓励老城区及大学院所院内的科技企业退城进区,在搬迁中引资合作,改造升级,做大做强。

9.应鼓励骨干企业走出去办企经营,或扩大科技产品出口,提升长春科技产业的外向度。

10.体制机制在长春、在高新区仍是个弱项,要强调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明确可操作的路线图或行动框架

11.高新区财政的良性循环,资本持续运营能力建设,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应把思路理清,大账算清,把收、支平衡的办法列出。应当理直气壮地发展第三产业,理直气壮地重点引入税源增长点,理直气壮地对产业带动、财力增收、居民就业、环境改善等无多大价值的项目说“不”。要争取省、市的理解与支持,解决好扩大辖区、扩大服务业用地比重、扩大激励性财政分成政策力度三个关键问题。

(根据几次高新区新一轮战略规划咨询论证会发言提纲摘要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