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联网发展战略:建议与展望

物联网发展战略:建议与展望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物联网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物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本节将在实施国家物联网战略规划方面提供一点建议,以供参考。同时,国家在行业物联网建设方面,根据重要性要适当主导。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是:一方面国家必定要制定这一发展战略,而另一方面又面临实际操作的诸多困难。

物联网发展战略:建议与展望

面对物联网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物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以应用为导向,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自主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成立技术联盟,实现在国际合作和竞争大环境下技术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节将在实施国家物联网战略规划方面提供一点建议,以供参考。

1.总体发展目标

中国物联网技术总体发展目标为: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培养人才队伍,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拓展自主研制产品的市场份额;研究制定标准体系。

2.指导思想与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

力争在若干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领先水平。

(2)产业化原则

确立企业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国家在行业物联网建设方面,根据重要性要适当主导。

(3)开放原则

密切跟踪技术发展前沿,注重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推进共赢合作。

(4)协作原则,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重视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技术进步。

3.产业发展途径和实施进程

(1)产业发展途径

以典型应用示范为引导,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与国际标准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体系。

(2)实施进程

1)掌握关键技术、开展物联网应用:跟踪国际最新共性技术研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体系,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2)区域和行业工程试点:突破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后,可以在一些特色地区或代表性行业,进行区域物联网及行业物联网的试点和运营。(www.xing528.com)

3)吸取经验,逐步推广,适时开展国家物联网的建设: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国家层面的管理。

4.当前发展策略

目前总体来说,全球物联网还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国内外关于物联网的统一认识还不够明晰,物联网技术的一些重大共性问题也未得到解决,更谈不上在各国间达成共识。主要表现在:物联网真正的架构尚未明确,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尚需探索,以及在众多技术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而产业应用已提上日程。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发展物联网,不妨用一句话来概括发展策略:我们需要在务虚和务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一方面“务虚”的工作不能丢,要加强。

当前,我们要加强物联网理论和基础研究;加强标准制定、国际交流、启动保护隐私的立法准备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的公众普及工作。学术研究要结合实际应用,但更要超前,仅仅围绕当前的产业需要进行研究是开创物联网事业的短视行为。

另一方面“务实”的工作要做扎实。

当前发展物联网产业应用,不必过于强调花哨的概念,也不必强加过于超前的理念。在解决产业需要的同时,可以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合理拓展业务,包括提供具体的可推广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也可以在地域空间内适当布置物联网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开放的产业发展支撑环境等。北京市在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时,强调“企业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应当是可持续运营、可推广、有望形成产业的项目,申报时重点要明确新的业务运营模式、而不是包装新的技术手段和理念”。“务实”的工作总体上概括起来就是:从时间、空间和产业的三个维度把握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布局和协调工作。

5.正确认识当前物联网发展的辩证逻辑

真正的物联网是有一整套理念和技术支撑的。打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人类神经系统是非常智能的,它的感知、传输和处理是很神奇的,未来的物联网就好比人的神经系统,真正能够“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试想,如果未来全球物联网实现了,全球的态势都被物联网掌握了,那么谁掌握了物联网的主动权,就好比控制了全球的神经系统。所以,即使目前的物联网技术还不明晰,但理念、决策和战略总是可以超前的,首先我们得敢想,敢想就有行动,行动就有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物联网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唯恐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落后而受制于人,应该说“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超前谋划物联网”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理解,国家有明确的战略了,政府各级部门就得实施,学术界和产业界就得行动,为了让这个行动不至于太超前和空洞,我们的行动就必须得“落地”,也就是开展前沿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和打造产业链同时进行。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政府和产业界的行动往往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才行,但同时我们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还不到位怎么办?这就出现“包装项目、炒概念”的情况了,将传统的“传感器、监控和智能应用”之类的产品和应用重新在物联网的概念下进行包装再上市。学术界也可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来获得资助,于是这种包装又上了一个台阶。至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物联网是在炒概念,没多少新东西。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物联网就会类似于“数字地球”概念一样,很快就没什么新意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是:一方面国家必定要制定这一发展战略,而另一方面又面临实际操作的诸多困难。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个问题有没有解?

作为本书的作者,无论我的观点是否正确,我都认为我有必要抛砖引玉地表达一种观点。因此,在2010年,本书作者曾提出,现阶段国家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面积地小额资助物联网前沿基础研究(比如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对物联网的基础研究);

2)合理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如“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3)适当资助有关国计民生的典型应用,以点带面(谋划和试点行业物联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