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管理理论: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与拉式模型

供应链管理理论: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与拉式模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供应链的定义与基本模型供应链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9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如今供应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就对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它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半成品或成品后在供应链中进行传输。拉式供应链又被称之为“客户导向”或“订单导向”,它以企业获得订单为前提。

供应链管理理论: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与拉式模型

(一)供应链的定义与基本模型

供应链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9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如今供应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迄今为止,供应链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供应链,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模式出现只有20多年,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不够,所以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另外,由于产生和促进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企业环境、技术条件、理论基础等外部因素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新特征的出现可能导致旧特征的否定和消失,因此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学者在总结当时及以前的供应链研究内容、重点、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给出了其阶段性定义,随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发展和研究水平及研究重点的转移,这些定义又被更新的阶段性定义所取代。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相关企业为了完成同一个商业目标,互相协同生产,最后将产品传递给最终客户的一个完整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

不同企业一般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设计供应链。但所有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元素与运行机制都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说,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企业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组成。节点企业以需求信息为驱动力,通过供应链进行诸如生产、分销、零售等活动,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为媒介形成整条供应链的增值。供应链基本模型如图3.3所示。

图3.3 供应链的基本模型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网链结构:供应链不是单纯的链状结构,而是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链条相互串联形成的网状结构,并且包含了企业提供最终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行为过程。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组成跨度不同,供应链由多种类型企业构成。

2.动态性:供应链的产生源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这就使供应链具备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性:产品与服务在供应链中通常是由供应商向客户输出,而各种需求信息通常是从客户流向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客户与供应商的概念具有相对性,一个企业的客户可以是另一个企业的供应商,所以供应链系统由供应商和客户二者组成。供应链的形成、产生、重构,都是基于市场中的客户需求而发生,并且供应链中产生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原动力也是客户需求。

4.交互性:在现实生活中,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外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了交叉结构。这就对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二)供应链的分类

供应链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根据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它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半成品或成品后在供应链中进行传输。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出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它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做出预判和快速反应。

2.稳定供应链(Stable Supply Chain)和动态供应链(Dynamic Supply Chain)。根据供应链的稳定性,可将供应链划分为稳定供应链和动态供应链。基于单一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的稳定性相对较强,而基于多元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在供应链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相对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3.推式供应链(Push Supply Chain)与拉式供应链(Pull Supply Chain)。推式供应链也被称之为“产品导向”或“库存导向”,它是以企业自身产品为导向的供应链。企业采取市场预测的方式,获得生产某种产品的优先级顺序,再制定和设置一定的产品生产数量与货存标准。然后将产品批发至零售商,再由零售商向客户推销。这种供应链的构建以制造商本身市场的预测为依据,只有成功地将产品卖出去,企业才能获利。当生产出的某种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时,就会层层退货,导致企业负担加重。这种供应链的运营模式所产生的风险很大。

拉式供应链又被称之为“客户导向”或“订单导向”,它以企业获得订单为前提。这种供应链在企业接收到客户订单后被激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它的重点是吸引更多的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采购、货源组织、业务外包等。拉式供应链的特点是利用IT技术搜集市场信息,通过分析搜集到的市场信息来明确产品的定位。首先通过EDI系统、网站获得订单,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管理手段完成客户订单,接着进行电子化采购和自动化持续补货,最后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通过电子化方式获取客户的反馈信息。

(三)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与实现

由于供应链包括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最终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始终伴随。随着物流的转移,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支付行为,这种支付行为直接导致了资金流的介入。资金流的出现,体现了企业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理所当然地要对与之相关的供应链进行管理,在这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在不停地整合供应链中的行为方式,改善供应链中的各种元素,改善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完美的品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