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及原则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及原则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制定控制标准必须体现组织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行为的目的。因此,控制标准的制定要反映计划所规定的目的。为了便于实施控制,应当将计划中规定的目的要求尽可能转换成具体的、易于操作的控制标准。此外,标准的确定,应该采取各方协商一致的原则,以保证标准之间相辅相成,不互相矛盾。制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及原则

标准就是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一)企业中标准的类型

标准的类型很多,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标准应尽量数字化和定量化,以减少主观性和个人对控制过程的影响。企业中常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1.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指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做好某项服务工作所限定的时间。

2.生产率标准

生产率标准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3.消耗标准

消耗标准根据生产货品或服务计算出来的有关消耗。

4.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指保证产品符合各种质量因素的要求,或是服务方面需达到的工作标准。

5.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是对职工规定的行为准则。对企业的活动来说,也应建立其业务活动标准。

(二)制定标准的原则

管理者在制定标准时应当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目的性、多样性、可检验性、可执行性和利益目标一致性。

1.目的性

控制工作必须以事先制定的计划的实现为出发点,以目的为中心。制定控制标准必须体现组织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行为的目的。一个组织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围绕组织目标,体现工作目的要求。因此,控制标准的制定要反映计划所规定的目的。控制的所有标准都必须是能够不同程度地体现组织行为的目的,而且,对于同一项活动来说,控制标准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体现组织的目的。为了便于实施控制,应当将计划中规定的目的要求尽可能转换成具体的、易于操作的控制标准。因此,控制标准应当明确、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操作,同时,必须忠实地体现计划中所规定的总体目的的要求。

2.多样性

一个组织同时可能需要实现多重目标,具有多种目的。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家庭,任何一种组织,其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企业的主要目标可能是:一定的利润水平,一定的产量,技术上的领先,按步骤不断推出新产品,3年内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外销产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必要的社会捐赠等。这里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转换成一个控制标准。因此,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组织具有多种目标,而组织为了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制定多元的标准。组织目标的多元性,直接导致标准的多元性。(www.xing528.com)

3.可检验性

制定的标准要具有可检验性,或者说,制定的标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能够确实作为行动比照的对象,使标准具有可检验性,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把目标变成定量化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能定量化。实际上,有些定性的指标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这时,标准必须能够通过简短的定性化的描述予以说明,从而为标准与实践的对比提供基础。例如,在领导行为活动过程中,一个人所处的领导位置越高,可定量的标准就越少,最后,只能是以是否富于事业心、创新能力等做出描述。当然,有些定性目标是可以把它转化为定量的形式来加以控制的。例如,对于领导者的事业心可以区分为完全没有、很小、比较小、比较大、很大五个不同的级次,对于每一个级次给定必要的分值(如0、1、2、3、4等),之后与其他项目的得分值相加,得到对领导者行为的综合评价分数。

4.可执行性

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执行性,即标准的高低要适当,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标准制定得太高,由于行为人虽然经过最大限度的努力也无法达到,员工干脆放弃努力;标准定得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控制标准必须明确清晰,能够被人们理解,易于把握,知道如何去做。

5.利益目标一致性

组织的目标是多元的,组织的目标总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对自身目标的追求实现的。因此,组织的多元目标,是通过单位各子系统部门目标体现出来的,由于组织的目标和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之间既存在着一致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不相协调的地方。这样,就会出现部门之间目标的不一致和部门与企业整体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为了确保所有部门和人员的行为都能够与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企业管理控制标准的制定就必须毫不犹豫的体现努力使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人员等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的要求。这种目标一致的要求,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的高压,最为关键的是要靠利益的引导和驱动。因此,目标一致的核心,必然是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此外,标准的确定,应该采取各方协商一致的原则,以保证标准之间相辅相成,不互相矛盾。而且,一方面可以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使标准具有群众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方对标准的执行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目标的实现、执行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标准。制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统计法

统计法即根据企业内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定衡量预期成效的统计或常规数据的一种方法,由此制定的相应标准可以称为统计标准。统计标准是指根据企业的历史统计数据的记录或是同时参照对比同类企业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根据一般的趋势分析方法,或者适当调整来确定标准。统计方法中,基础是历史上的数据,基本的假设是过去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未来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企业未来能够达到的水平是在过去基础上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一定限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过去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在未来可以达到的水平,或者在适当进行调整之后,可以大致代表未来。最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历史数据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极大或极小值法、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统计方法常用于拟定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有关的标准,例如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利润率、市场占有率、费用率等。

2.估计法

估计法即根据管理人员过去的经验和判断来估计控制标准的一种方法,由此确定的标准可以称为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凭个人主观经验判断确定的标准。经验判断法一般作为统计方法和下面的工程方法的补充发挥作用。基本的程序是:先根据统计数据法或者工程法确定标准的基础,然后再根据主管的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标准更加能够符合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

3.工业工程法

工业工程法即根据对具体工作情况做出客观的定量分析来制定标准的一种方法,由此制定的相应标准为工程标准。工业工程法,又可以适当地称之为实验法,是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的。例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可以采用设计的生产能力。再如,对某一岗位的定额,可以由一位熟练工实际操作,以熟练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标准。工业工程法可以一直追溯到科学管理产生时泰勒首创的定额制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工程法被广泛采用。

企业中生产部门制定工时定额标准时,一线管理人员在该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可作为参考依据。如车间中的工长,一般对于其部门中某项工作耗时多长,需多少原材料,工艺水平的高低是心中有数的。在建立定量性的作业标准时,常常借助于作业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来确定标准定额。

此外,在制定标准时,应广泛让工人参与,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工程师)和工人三方结合,共同进行标准的制定,同时还应尽量向员工解释有关标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使其透彻理解标准,接受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