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

绿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开展科学化、专业化的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及业务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绿春“产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绿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

(一)以合作为基础,打造绿色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绿春”形象是靠符号进行传播的,这个代表“绿春”形象的符号就是品牌或标志。品牌或标志的优劣是一个区域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绿春区域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增强区域内“产文旅”产业合作,促进绿春山区空间协调发展,力求统一规划,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统一品牌下的无障碍旅游区。

第一,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增强协作发展意识,加强“产文旅”产业联动发展的内部张力,保证绿春“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第二,以旅游业为依托,协调处理好区域内不同旅游景区特色与“产文旅”产业整体形象定位之间的关系,树立大“绿春”旅游品牌,联合打造并推出多条旅游精品线路。第三,实施绿春旅游宣传渠道共享计划,实施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系列活动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大“绿春”旅游品牌得到全面推广。

(二)以产品地域品牌、民族文化为亮点,开发旅游精品线路

绿春可以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哈尼文化为亮点,提供民族特色旅游服务,合理利用和配置空间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旅线主线,如绿春县旅游局《绿春县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规划拟定的:“(1)哈尼民俗之旅:阿倮欧滨公园—哈尼风情旅游小镇—大寨—广吗;(2)哈尼美食之旅:大兴镇—戈奎;(3)民俗乡村旅游:托牛旅游特色村、灯马旅游特色村、牛孔彝族村、骑马坝傣族村;(4)哈尼梯田之旅:腊姑梯田、桐株梯田;(5)李仙江滨水之旅:大黑山—李仙江—半坡—二甫;(6)跨境探秘游:大黑山—李仙江—半坡—二甫—平河—越南;(7)森林生态游:李仙江—半坡—二甫;黄连山—骑马坝—三猛;(8)县域旅游环线:红河县—戈奎—县城—桐珠—腊姑—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号桥民族特色村旅游环线建设”等,这些旅游线路将多个旅游点结合成一条条旅游精品线路,便于游客的观赏与参与,推动绿春旅游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三)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为主体,促进“产文旅”融合发展

绿色生态产业是绿春的优势产业,目前由于产业链不健全,没有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品牌研发、流通网络、贸易及产品售后服务六大环节的联动发展态势,在产业链中存在着相互分割、利益分散困境。绿春通过绿色生态产业将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产业连贯成一体,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促进绿春“产文旅”绿色生态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要加快形成并实施绿色生态种植、加工、品牌研发、流通网络、贸易及产品售后服务六大环节一体化战略,并在各环节实现与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如框架图),使绿色生态资源不仅仅体现在农林业生产加工中,还要将这一内涵丰富的元素有机地融入游客的吃、住、游、娱等方方面面。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加强开展“来、常住、常留”的深度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打造哈尼文化休闲旅游村落,特色旅游小镇等,独特旅游体验模式能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带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休闲生活体验,推动绿色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系列产品的销售,进而带动其发展。二是打造以绿色生态和民族特色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馆,即农家旅游点,以农家乐的模式让游客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茶、喝农家酒、唱哈尼歌、跳哈尼舞的乐趣。三是相继研发、推出以“长街宴”为代表的特色宴,将频次调整为“一季或一月或一周”、在不同村镇有规律的轮番举办,打造绿春“永不落幕的长街宴”旅游项目。

(四)以人才的培养保障绿春“产文旅”融合发展

人才是绿春“产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助力,加快引进和培养大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绿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智力保障,要立足山区,面向大市场,服务大农业,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首先要实现县域内人才的交流和共享,其次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培育适宜区域企业及经济发展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开展专门针对“产文旅”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科学化、专业化的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及业务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绿春“产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