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合璧,重塑客卿文化

中西合璧,重塑客卿文化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诚用人的又一大特色是拥有众多的“客卿”,堪称“当代孟尝君”。资产市值高峰期达2000多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使用年轻人,使长实锐意进取,富于活力。李嘉诚摈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的优长揉合在一起的管理机制。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相反,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

中西合璧,重塑客卿文化

6.重用“客卿”,中西合璧

得人才者,得商业大势。

李嘉诚创业之初,选用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宁亏自己,不亏大家,留人先留心,企业有很强的凝聚力。

企业发展壮大后,元老们胸襟见识皆会落伍,李嘉诚又适时任用富于开拓精神的青年科学及管理专门人才,并且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这时,李嘉诚及时将自己的领导角色由管事型转变为管人型,并且娴熟运用“指挥一人”的艺术

李嘉诚因为赏识英国人马世民的才干,不惜买下马世民的整个公司。

李嘉诚为增强下属对集团的归属感,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

随着“九七”临近,李嘉诚向高层表示,以后请人,要多用本地人,并且通晓普通话是必要条件。

李嘉诚用人的又一大特色是拥有众多的“客卿”,堪称“当代孟尝君”。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主最希望有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盛颂声、周千和就是这样的人才。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是长江劳苦功高的元勋。而霍建宁属于专业管理人才,他是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名校香港大学,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提升他为董事副经理。(www.xing528.com)

是年,霍建宁才35岁,如此年轻就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在香港实为罕见。霍建宁还是长实系4间公司的董事。传媒称他是一个“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这些项目,动辄涉及数十亿资金,亏与盈都在于最终决策。从李嘉诚如此器重他,则可知盈大亏少。霍建宁的年薪和董事袍金,以及非经常性收入如优惠股票等,年收入在1000万港元以上。

霍建宁、周年茂、洪小莲,被称为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洪小莲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岁。洪小莲在60年代末期,长江集团上市时,就跟随李嘉诚任其秘书,后来又任长实董事。长江总部,虽不到200人,却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实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高峰期达2000多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80年代中期,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周年茂说:“长实内部新一代与上一代管理人的目标无矛盾,而且上一代的一套并无不妥,有辉煌的战绩可凭。”使用年轻人,使长实锐意进取,富于活力。年轻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

李嘉诚的左右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聘用了不少“洋大人”。李嘉诚雇佣洋人副手,并没有炫耀之意。李嘉诚曾说:“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70年代初,长江工业的工厂分布在北角、柴湾、元朗等处,员工2000余人,管理人员约200位。李嘉诚为了从塑胶业彻底脱身投入地产业,聘请美国人ErwinLeissner任总经理,李嘉诚只参加重大事情决策。其后,长江工业再聘请美国人PanlLyons为副总经理。这两位美国人是掌握最现代化塑胶生产技术的专家,李嘉诚付给他们的薪金,远高于他们的华人前任,并赋予他们实权。

到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控有几间老牌英资企业,这些企业有相当部分外籍员工。李嘉诚并不是没有能力直接领导他们,而是集团超常拓展,他的主要职责在为旗舰领航。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洋人管洋人,这样更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些老牌英资企业,与欧美澳有广泛的业务关系。长江集团日后必然要走跨国化道路,启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与进行海外投资——他们具有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李嘉诚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带有儒教色彩。李嘉诚对儒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他又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李嘉诚摈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的优长揉合在一起的管理机制。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在李嘉诚的长实系,有他的亲戚,更有他的老乡,他们都没因这层关系而获得任何照顾。相反,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香港作家何文翔曾这样评论道,“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诚确实高人一筹。家族式管理,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样的管理,也许凭创业者的杰出才华可以一世显赫,但很难维持第二代的辉煌,更不用说像怡和等一些具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家族事业的百年兴盛。当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像华人经商那样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计划十分周密,但决策周期过长,不像华商握一握手,便达成决议。李嘉诚中西合璧,各采其长。比如一个项目,李嘉诚会周密调查,仔细研究——这是西方的方式。一旦确定,就打一个电话或握一握手,就完成决策——这是华商风格。

李嘉诚说:“在我心目中,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