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成高铁:文化历史融合的穿越之路

西成高铁:文化历史融合的穿越之路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至成都列车运行时间由16 h缩短至3h。西成高铁线路自北向南,连接了我国两个重要的文化历史名城西安与成都,汉唐文化和巴蜀文化因高铁而再次融合,使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西成高铁凭借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殊意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穿越”的高速铁路。自2009年西成高铁开始做环评时,吴晓民团队受陕西省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分别委托,开始研究西成高铁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

西成高铁:文化历史融合的穿越之路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全长643 km,其中新建线路西安北至江油段正线长度约509 km(陕西省境内约343 km,四川省境内约166 km)。全线设西安北(既有)、阿房宫、鄠邑、新场街、佛坪、洋县西、城固北、汉中(既有)、新集、宁强南、朝天、广元(既有)、剑门关青川、江油北、江油(既有)16座车站,其中陕西段10个车站。设计速度为250 km/h,自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开通运营。西安至成都列车运行时间由16 h缩短至3h。

西成高铁线路自北向南,连接了我国两个重要的文化历史名城西安与成都,汉唐文化和巴蜀文化因高铁而再次融合,使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它穿越我国西北、西南经济长廊,使关中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圈携手相牵,陕川两省将形成一日经济生活圈,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成高铁凭借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殊意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穿越”的高速铁路。

西成高铁经过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牢固关省级森林公园、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天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陕西汉江湿地、涝峪河湿地、酉水河湿地和漾家河湿地等多个生态敏感区。 然而秦岭中有许多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因此,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是否会影响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秦岭珍稀物种,以及如何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保护它们,是陕西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www.xing528.com)

自2009年西成高铁开始做环评时,吴晓民团队受陕西省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分别委托,开始研究西成高铁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针对大熊猫和朱鹮等动物,建议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予以保护。例如,对兽类采用调整线路,增加隧道桥梁的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宁陕县新场镇菜子坪地区是两个不同种群大熊猫的交流通道,大熊猫极有可能从此迁徙而过。在这个地段选择隧道形式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在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可行的条件下也可将高铁对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低。从2010年开始,吴晓民团队在隧道两侧和高架桥上布设了红外相机及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测当地的野生动物活动规律。结果令人欣慰: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在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后,并无明显变化,高铁建设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并无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