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收光学系统的仿真分析优化

接收光学系统的仿真分析优化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完成接收光学系统的设计后,我们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 对接收光学系统进行仿真。图4-7非球面透镜不同视场的接收弥散斑尺寸仿真图图4-8非球面透镜不同视场的接收弥散斑偏移仿真图3. 接收光学系统整体仿真在完成上述仿真后,我们用Zemax 软件对接收光学系统进行了整体仿真。图4-9接收光学系统对200m 远处的光束回波仿真图光纤阵列设计后,交由上海诚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生产制作。

接收光学系统的仿真分析优化

在完成接收光学系统的设计后,我们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 对接收光学系统进行仿真。

1. 非球面透镜参数和接收视场仿真

非球面透镜采用K9 玻璃材料,在波长905nm 时折射率n=1.5062。

通过Zemax 模拟,可以得到双凸非球面透镜的参数:

第一面非球面曲率R1=118.79mm;第二面非球面曲率R2=-1057.8mm;中心厚度Tc=16.0mm;有效孔径D=92.0mm;焦距EFL=211.0mm;K=-0.2586。

第一面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方程(潘君骅,2004):

式中,R=118.79mm;K=-0.2586;α1=1.11629×10-7;α2=-1.61538×10-10;α3=-7.22404×10-14

零视场角、半视场角和全视场角下非球面透镜接收Zemax 软件仿真图如图4-6 所示。

2. 非球面透镜接收弥散斑仿真

图4-6 不同视场下非球面透镜接收仿真示意图(www.xing528.com)

由于我们选用的光纤阵列单根光纤芯径为400μm,在全接收视场下,接收的弥散斑应该小于400μm。为了验证弥散斑是否满足要求,用Zemax 软件对非球面透镜的接收弥散斑进行仿真,弥散斑尺寸仿真结果如图4-7 所示,最大接收视场为0.68°时弥散斑的RMS 值最大,为41.17μm,即弥散斑直径为82.34μm,小于光纤芯径400μm。因此,非球面透镜接收弥散斑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上面的设计,光纤阵列探测面尺寸为5mm,接收视场角为23.7mrad,发散角比接收视场角稍大一些。我们用Zemax 软件对接收视场的弥散斑偏移进行仿真,结果如图4-8 所示。当最大接收视场为0.68°时,接收弥散斑偏移为2.48mm,与接收光纤阵列探测面尺寸的一半相接近,说明接收光学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图4-7 非球面透镜不同视场的接收弥散斑尺寸仿真图

图4-8 非球面透镜不同视场的接收弥散斑偏移仿真图

3. 接收光学系统整体仿真

在完成上述仿真后,我们用Zemax 软件对接收光学系统进行了整体仿真。其中发射光学系统以25mrad×25mrad 的发散角发射激光,200m 远处目标在整个视场下的光束回波仿真效果如图4-9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光束经过目标反射后,只有符合光学系统接收视场要求的光束才能进入接收系统,并进入对应的光纤阵列,最后耦合到相应的APD。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到,单根光纤接收视场为1.9mrad,对应的单个光斑约为0.38m,光束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整个接收视场为23.7mrad×23.7mrad,整个光斑约为4.74m×4.74m,说明光学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图4-9 接收光学系统对200m 远处的光束回波仿真图

光纤阵列设计后,交由上海诚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生产制作。用于光纤阵列耦合的APDs 探测器,我们选用美国Pacific Silicon Sensor 公司生产的AD500-8 型Si-APD 探测器,其光敏面为500μm(Pacific Silicon Sensor Inc.,2009)。由于探测器的光敏面为500μm,而光纤芯径为400μm。因此,光纤到探测器的耦合效率可以到达90%。关于APD 探测器的选型将在第5 章进行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