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DCA循环理论:阶段、步骤与质量管理工具详解

PDCA循环理论:阶段、步骤与质量管理工具详解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次循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在这一步骤,需再次确认5W1H,并将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进行标准化,制定工作标准,同时进行教育培训。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与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对照见如表2-1所示。这是因为,PDCA循环是一个既划分为四个阶段又密切衔接的连续过程。

PDCA循环理论:阶段、步骤与质量管理工具详解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由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4个要素构成的一种循环的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如图2-1所示。

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的奠基人W.A.休哈特提出,W.E.戴明将其介绍到日本并进一步充实,所以也把它称为戴明循环。

PDCA循环的内容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包括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这个阶段包括3个步骤。

第1步,调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比如不合格品率、成本、交货期等。利用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等工具,找出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图2-1 PDCA循环模式

第2步,利用分层法、因果图、排列图等工具,对第一步提出要解决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3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拟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和实施计划。计划应具体有效,包括计划的理由(Why)、预期达到的目标(What)、实施计划的地点(Where)、执行部门和人员(Who)、执行时间(When)、怎样实施(How)等,即5W1H。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即第4步。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根据方针、目标和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成果。即第5步。

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即A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认真地总结。对于这次循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它包括两个步骤。

第6步,即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在这一步骤,需再次确认5W1H,并将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进行标准化,制定工作标准,同时进行教育培训。(www.xing528.com)

第7步,总结。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把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和新出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与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对照见如表2-1所示。

表2-1 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与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对照表

PDCA循环的特点

1.完整的循环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必须是完整的,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因为,PDCA循环是一个既划分为四个阶段又密切衔接的连续过程。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通过检查才能确认实施的效果;检查是处理的前提,而处理才是检查的目的,只有通过处理才能为制定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确立依据。

2.大环套小环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可以用于组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构成一个大的PDCA循环,而各个部门、各级单位直至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PDCA循环的依据,而下一级的PDCA循环则是上一级PDCA循环的保证,从而形成一个如图2-2所示的“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3.逐步上升的循环

PDCA循环不是在原地转动,而是像爬楼梯那样(如图2-3所示),每循环一次就前进、提高一步,由低到高,逐级攀登上去。如此循环往复,质量问题就不断得到解决,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就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图2-2 大环套小环

图2-3 改进上升的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