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和降低爆炸振动的措施

控制和降低爆炸振动的措施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爆破破坏主要依赖于炸药爆炸所产生的波动,因此,完全不产生超出破碎圈进一步传播开去的冲击波的爆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和减弱爆破的振动效应。

控制和降低爆炸振动的措施

爆破破坏主要依赖于炸药爆炸所产生的波动,因此,完全不产生超出破碎圈进一步传播开去的冲击波的爆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和减弱爆破的振动效应。减轻爆破振动的方法,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正确进行爆破作业,即要确定恰当的最小抵抗线和装药量,利用尽可能多的自由面,最大限度地利用爆破能进行破碎。现在常用以下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弱爆破振动效应。

1.选取合理的孔网参数

根据爆破机理的微分原理,为达到安全、合理的目的,使炸药均匀地分布在被爆岩体中,防止能量过于集中,达到减小爆破振动强度的目的,这就要求爆破设计中选取比较合理的孔网参数。

2.选取合适的炸药单耗

单位炸药消耗量,是爆破设计中计算炸药量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除对保证爆破效果起决定作用外,还影响着爆破振动的强度。单位炸药消耗量过高会引起强烈的振动和空气冲击波;单位炸药消耗量过低则会造成岩石的破碎不充分和松动不良,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振动上。最优的炸药单耗,要通过现场测试和长期实践来确定。

3.利用微差起爆技术

微差起爆,就是将爆破的总药量进行分组并以毫秒级的时间间隔进行顺序起爆,这完全符合爆破机理的微分原理,对减弱爆破地震效应有很大作用。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总装药量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微差起爆的振动强度要比齐发爆破降低1/3~2/3。确定微差时间的原则是使前后起爆的炸药量产生的地震波主振不相重叠;并且选取的微差时间应使前后起爆的炸药量产生的地震波互相干扰。国内矿山一些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微差起爆后,与齐发爆破相比,平均降振率为50%左右。微差段数越多,降振效果越好。

实践证明,段间隔时间大于100 ms,降振效果比较明显,间隔时间小于100 ms时,各段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尚不能显著分开。

4.控制单响药量

一次爆破时的最大炸药量与爆破振动的强度成正比,一次爆破药量越大,爆破振动强度越大,所以在利用微差起爆时可采用增加雷管的段别、减少同段雷管起爆药量来减小爆破地震强度。

5.选择合理的炸药品种(www.xing528.com)

试验研究表明,炸药的波阻抗不同,爆破振动强度也不同,ρD越大,爆破振动强度也越大。炸药的波阻抗ρD越接近岩石的波阻抗ρC,则振动强度会更大。所以应根据岩石的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炸药品种。某隧道工程中,在二号岩石硝铵炸药中混入13%的添加剂,制成低爆速炸药,使二号岩石硝铵炸药的爆速从3 200 m/s降至1 800 m/s,振动观测表明,降振效果可达40%~60%;采用小直径(ϕ=20 mm)的不耦合装药,也能达到一定的降振效果。

6.采用预裂爆破或开挖降振沟槽

在爆破体与被保护体之间,钻凿不装药的单排防振孔或双排防振孔,可以起到降振效果,降振率可达30%~50%。防振孔的孔径可选取35~65 mm,孔间距不大于25 cm。

采用预裂爆破,与打防振孔相比要减少钻孔量,并可取得更好的降振效果,但应注意预裂爆破时产生的振动效应。预裂孔和防振孔都应有一定的超深h,一般取20~50 cm。

当介质为土层时,可以开挖降振沟,沟宽以施工方便为前提,并应尽可能深一些,以超过药包底部20~50 cm为好。

作为预裂用的孔、缝和沟,应注意防止充水,否则不能起到降振效果。

7.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

隧道爆破中掏槽是爆破成败的关键,也是产生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震源。为了达到降振的目的,根据岩石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如大断面的隧道,可以选择斜眼掏槽。断面较小的隧道,可以选择中空直眼掏槽。

8.拆除爆破中的降振措施

对于建筑物拆除爆破,应适当加大预拆除部位,以减少爆破钻孔数;对基础部位采用分部爆破拆除方式、低爆速炸药或采用静态破碎剂,均可控制和减弱爆破的振动效应;还可以通过改善爆破设计,如采用折叠式拆除爆破,以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可在地面预铺松散的砂层和煤渣等降振物,铺设降振埂,可有效地控制高大建筑物爆破塌落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