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车身振动控制的模态和频率

汽车车身振动控制的模态和频率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和第一阶扭转模态对整车的振动、转向盘和座椅的振动、车内轰鸣声的影响非常大。第三章“车身局部振动与噪声控制”将详细介绍车身板的运动、板的局部模态和附件模态。经济型轿车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一般在40Hz左右,中高级轿车一般为40~50Hz,SUV一般为35~40Hz。由于中高级轿车和SUV重量大,车体长,甚至会使某些车的模态频率比经济型轿车还低。车身模态由车身结构决定。

汽车车身振动控制的模态和频率

1.车身模态的描述

从上面的模态理论分析可知,任何点的响应都是该点各阶模态响应的叠加。对于某阶模态,对应地有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模态振型就是在这个频率下结构的振动“形状”,当然这个“形状”是看不见的。

下面以一根悬臂梁(图2-38a)为例来说明模态振型。图2-38b和c显示出来第一阶弯曲模态和第二阶弯曲模态。对第一阶弯曲模态来说,在固定支撑处的位移为零,在自由端的位移最大。对第二阶弯曲模态来说,在固定支撑处的位移为零,然后位移逐渐增大,在中间某个位置时达到最大,接着位移变小并在某个位置为零,再朝反方向运动并达到一个极值。

978-7-111-49107-1-Chapter02-94.jpg

图2-38 悬臂梁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和第二阶弯曲模态

在模态振型中,模态位移为零的点称为节点,如图2-38c中的A点。幅值最大的点称为反节点,如图2-38c中的B点。在节点处,表明该模态对整体响应没有贡献。弯曲模态、扭转模态和其他复合模态都存在着节点和反节点。集中质量和外力的激励点都应该尽可能放置在节点或者接近节点,从而减小激励对系统的输入和降低系统的响应。

在车身模态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阶弯曲模态和第一阶扭转模态。整车或者内饰车身的模态非常复杂,一些局部模态经常与车身的整体模态混杂在一起,因此观察模态振型不容易。为了清晰地观察到车身整体模态,白车身是最好的选择。图2-39所示为一个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它的振型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车身的主要运动和变形是在垂直方向;

□车身前端和后端在垂直方向做同向运动;

□车身的中部与前端和后端做反向运动;

□B柱有横向的呼吸运动;

地板和顶棚通常是同向运动,少数情况下出现反向的呼吸运动。

978-7-111-49107-1-Chapter02-95.jpg

图2-39 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图

图2-40所示为一个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车身沿着对角线方向的被扭曲。它的振型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前端的左右两边做反向运动;

□后端的左右两边做反向运动;

□前端和后端的对角线做同向运动。

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和第一阶扭转模态对整车的振动、转向盘和座椅的振动、车内轰鸣声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这些模态频率与动力系统的激励频率或者路面激励频率一致,很容易产生上述的噪声和振动问题。

978-7-111-49107-1-Chapter02-96.jpg

图2-40 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图(见彩插)

对整车或者内饰车身来说,除了整体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外,还有很多其他局部模态,如前壁板弯曲的模态、车门呼吸模态、转向盘的弯曲模态等。车身的模态可以分成四大类,下面列出部分模态并简单描述。

①车身整体模态:以车身整体形式呈现出的模态,主要有:

垂向弯曲模态:在垂直方向,前后两端同向运动,并且与中心方向的运动相反,形成了第一阶垂向弯曲模态;在垂直方向,前后运动方向相反,即相位相差180°,形成了第二阶垂向弯曲模态。

横向弯曲模态:与垂向模态类似,只是运动方向在横向,即在平行与地面的平面上。

扭转模态:车身前后形成扭曲的运动形式。

②车身板结构模态:车身梁和/或立柱之间的板呈现出的局部模态,它不是车身的整体模态。板结构模态主要有:

前壁板弯曲模态:垂直于前壁板的运动形式,或者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运动的形式。(www.xing528.com)

车门呼吸模态:由于B柱的弯曲运动,使两侧的车门出现反向的运动形式,看上去像“呼吸”的样子。

侧板的模态:垂直于侧板的弯曲运动形式,即在横向的运动。

地板模态:垂直于地板的运动形式。

备胎板模态:垂向的弯曲运动形式。

油箱板模态:由于油箱的跳动而引起的地板局部的垂向运动形式。

③次梁模态:除了车身主梁和立柱之外的次梁所产生的局部模态,它不是车身的整体模态。次梁模态主要有:

发动机舱上纵梁模态:上纵梁的横向弯曲模态和垂向弯曲模态。

冷却模块支撑梁模态:支撑梁的垂向弯曲模态。

保险杠模态:前部保险杠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

④附件模态:安装在车身上的附件的模态,主要有

转向盘模态:垂向弯曲模态、横向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

后视镜模态:后视镜的局部弯曲模态。

座椅模态:座椅的前、后方向和横向的弯曲模态。

本章讲述的是车身整体模态。第三章“车身局部振动与噪声控制”将详细介绍车身板的运动、板的局部模态和附件模态。

2.车身模态频率

车身模态的重点研究对象是白车身,因为它是车身的核心,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白车身是内饰车身和整车车身的基础,它们的模态形式和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白车身的模态频率高,内饰车身和整车车身的模态频率也高;二是白车身的模态相对比较单纯,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整体弯曲模态、扭转模态和钣金件的局部模态,而且分析和测试白车身相对容易;三是在产品开发初期,车身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车身整体结构,决定白车身的结构参数、刚度和模态。

978-7-111-49107-1-Chapter02-97.jpg

图2-41 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

图2-41给出了一组经济型轿车、中高级轿车和SUV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经济型轿车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一般为40~50Hz,中高级轿车一般为45~55Hz,SUV一般为45~55Hz。

白车身安装了车门、内饰件、座椅之后,就变成了内饰车身,由于质量增加,使弯曲模态频率下降了许多。内饰车身的第一阶弯曲频率比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频率大约降低20Hz。整车车身的第一阶弯曲频率比内饰车身的第一阶弯曲频率大约降低1~3Hz。整车车身的第一阶弯曲频率通常为20~30Hz。白车身的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大约是整车车身的1.5~2.2倍。

图2-42给出了一组经济型轿车、中高级轿车和SUV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经济型轿车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一般在40Hz左右,中高级轿车一般为40~50Hz,SUV一般为35~40Hz。

978-7-111-49107-1-Chapter02-98.jpg

图2-42 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

内饰车身的第一阶扭转频率比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频率大约降低5~10Hz。整车车身的第一阶扭转频率比内饰车身的第一阶扭转频率大约降低1~3Hz。整车车身的第一阶扭转频率通常为20~30Hz。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大约是整车车身的1.1~1.6倍。

中高级轿车和SUV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比经济型轿车大许多,但是它们的模态频率差别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经济型轿车的重量轻,车身较短,结构紧凑。由于中高级轿车和SUV重量大,车体长,甚至会使某些车的模态频率比经济型轿车还低。

车身模态由车身结构决定。下车体结构,如纵梁、隧道梁等,对弯曲刚度的影响非常大;而上车体,如顶棚梁、立柱、风窗玻璃等,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很大。有风窗玻璃的白车身的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比没有风窗玻璃的高3~10Hz,但是对弯曲模态频率的影响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