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红茶:蕴含千年文化传承

宜红茶:蕴含千年文化传承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宜红的价值将不仅仅是市场化的茶叶产品,它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清光绪年间田卓然所著《田氏—家言》中的《售红茶》更是反映出宜红崛起过程中中外文化与贸易的碰撞:红茶红茶难为商,购自山中售外洋。随着宜昌三峡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宜红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待更加深入地挖掘整理,宜红将不仅仅是一种茶,更是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宜红茶:蕴含千年文化传承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宜红的价值将不仅仅是市场化的茶叶产品,它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如宜红茶区传诵的采茶歌:

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处。

年年常作采茶人,飞蓬双鬓衣褴褛。

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

须臾盛得青满筐,谁其贩者湖南商。

好茶得入朱门里,瀹以清泉味香美。

此时谁念采茶人,曾向深山憔悴死。

采茶夏采茶,不如去采花。

采花虽得青钱少,插向鬓边使人好。

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茶区茶农的生活状态。清光绪年间田卓然所著《田氏—家言》中的《售红茶》更是反映出宜红崛起过程中中外文化与贸易的碰撞:

红茶红茶难为商,购自山中售外洋。

外人嗜茶如性命,大宗出品颇擅场。

迩来亦自精种植,毕竟不如中国良。

商人挟资居奇货,竞赴山中亲督课。(www.xing528.com)

……

粒粒匀净贮成箱,运程远近畴复计。

特色洋商海上来,楼榭玲珑无点埃。

包揽联邦扼我项,唯凭洋奴金口开。

……

明知亏折售太贱,更无售主向其变。

吞声动耗数万金,不曾一识洋商面。

还有清代李焕春的竹枝词描绘出了一派恬静的宜红茶区茶女采茶情景,这些文字都是宜红的故事,生动而丰富:

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雨前试采茶。

细叶莫争多与少,筐携日落共还家。

随着宜昌三峡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宜红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待更加深入地挖掘整理,宜红将不仅仅是一种茶,更是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注释】

[1]倪德江,生于1966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湖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扶贫先进个人。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湖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科技课题等10余项,获得专利2项,编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40多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