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程和演变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程和演变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点。这是一声来自民间的呼唤,属于可持续发展历程的个人行为阶段。此后,不断涌现出了多个自然生态保育团体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次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话语带入联合国舞台,于2002年载入国际文件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的史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程和演变

当前,人们普遍采用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点。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在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中和对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争论中不断发展,由个人到团体,最后上升到国际化程度,并达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这一阶段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20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研制了多种基本的化学药物,用于杀死昆虫野草和啮齿动物。如有机氯农药DDT,它是多种昆虫的接触性毒剂,具有很高的毒效,尤其适用于扑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可杀死农业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根据当时美国使用DDT产生危害的种种迹象,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预感到滥用杀虫剂的严重后果。她经过几年艰苦的调查和研究,最终以其科学独到的分析和雄辩的观点,以及惊人的胆魄和勇气写下了《寂静的春天》(见图7.1),勇开先河地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

图7.1 《寂静的春天》封面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的环境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不久,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例如,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沼泽

《寂静的春天》展示了杀虫剂对鸟类和其他动物群体的不良影响,指出将有害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而不考虑其长期影响是人类的严重错误。蕾切尔·卡逊认为,人类的贪婪是造成大面积环境损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不能将自己视为地球的主人,而应该自视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该书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认为它对理解“极端污染并不是增长的必然均衡”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离寂静的春天到底还有多远?蕾切尔·卡逊以自己独到的眼光洞察到了深层次的问题,并以惊人的勇气爆发了第一声呐喊。这是一声来自民间的呼唤,属于可持续发展历程的个人行为阶段。

(2)《增长的极限》——引起全球思考的“严肃忧虑”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见图7.2)发表,全书分为指数增长的本质、指数增长的极限、世界系统中的增长、技术和增长的极限以及全球均衡状态5个部分。

它以其对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人类困境的深入研究,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主要内容及论点如下:

①世界人口和工业产量的超指数增长将给世界的物质支撑施加巨大压力。(www.xing528.com)

②按指数增长的粮食、资源需求和污染会使经济增长达到一个极限。

图7.2 《增长的极限》封面

③全球的人口和工业增长将在21世纪的某个时段内停止。

④利用和依靠技术力量难以阻止各种增长极限的发生。

⑤世界需要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的全球均衡状态。

罗马俱乐部就自然环境状况作出全面评估,其强调:如果继续按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速发展,大部分工业社会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超越生态界限。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从个人推到了社会组织深层次的一面。此后,不断涌现出了多个自然生态保育团体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世界第一个自然生态保育团体建立于19世纪后期。动物学家阿弗烈·牛顿于1872—1903年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名为《为保护土生动物而设立“禁猎期”的可取性》(Desirability of establishing a“Closetime”for the preservation of indigenous animals)。他致力保护野生动物在交配季节期间免受伤害,大力支持为此立法,于1889年成立“羽毛联盟”(即后来的“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以及燃煤烟气治理协会、湖区保护协会(Lake District Defence Society)、“湖区之友(The Friends of the Lake District)”等都展示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

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的共同愿望。自此以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与核心。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本次会议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在其基础上再推进一步,怀着在各国、在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本次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本次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话语带入联合国舞台,于2002年载入国际文件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的史册

(4)《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宣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学术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or Brundtland Report)一书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报告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具体的和现实的行动建议。报告的指导思想是积极的,对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译本于1989年出版。联合国于1983年12月成立了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世界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进行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影响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它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3大部分。在集中分析了全球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并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这份报告鲜明地提出了3个观点:一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二是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三是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正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人类进步的道路。这一鲜明、创新的科学观点,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