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贵州乌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探秘贵州乌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州乌江流域切割强烈,峰谷相间,山体陡峭,多瀑布险滩,地貌类型复杂,地面起伏破碎,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最少。贵州乌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74种,以铝、磷为代表的28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而且区内煤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建设大型原材料、能源基地。

探秘贵州乌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乌江正源三岔河发源于黔西北的乌蒙山东麓毕节地区威宁县的香炉山,流经贵州省41个县(市、区),于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是贵州境内第一大河,全长1037km,在贵州境内河长874.2km。乌江流域位于北纬26°27′~30°22′,东经104°18′~109°22′,流域总面积87920km2,分属滇、黔、渝、鄂四省市,其中贵州乌江流域面积66830km2,占乌江流域总面积的76.03%,占贵州幅员总面积的37.95%。贵州乌江流域是由西部乌蒙山,中部苗岭,东部雷公山,北部大娄山,东北部梵净山所构成的高原地形,呈东西向绵延起伏,平均海拔1000~2900m,高耸于四川盆地与广西丘陵之间,地势西高东低。贵州乌江流域切割强烈,峰谷相间,山体陡峭,多瀑布险滩,地貌类型复杂,地面起伏破碎,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最少。流域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河谷低地为中亚热带气候,局部山区属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年降雨量为900~1500mm,东部多于西部,东部雨季为4—8月,西部雨季为6—10月。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流域内碳酸盐岩层广泛出露,岩溶地貌发育典型,80%以上的地区为岩溶地貌,不仅个体形态如石牙、石沟、峰林、峰丛、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暗河等随处可见,而且组合形态如岩溶丘陵洼地、岩溶峰林谷地、溶丘盆地、峰丛峡谷等岩溶地貌十分发育,与云南、广西的岩溶地貌连成一片,被誉为“世界岩溶胜地”,地表土层瘠薄,植被稀疏,地表水源缺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生态系统看,乌江流域有发育良好的温润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以草海为代表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以威宁肯灼铺、赫章韭菜坪等地为代表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从生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看,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仅高等植物就有2000多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有近100多种。以梵净山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完整地保存着大量古老、孑遗的珍贵生物物种,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基因库,以其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生物区系的独特生物环境,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贵州乌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74种,以铝、磷为代表的28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而且区内煤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建设大型原材料、能源基地。流域有奇异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十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