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频器电路维修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变频器电路维修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笔者近10年以来的维修实例作为参照,可以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主电路的故障率约占到40%,其中逆变模块的故障率最高,能占到25%,整流模块和储能电容器及充电电阻、充电接触器的故障率占到15%;开关电源的故障率约占30%;各类检测电路的故障率约占15%,控制端子等CPU外围电路故障率约占13%,而CPU本身和外挂存储器的故障率仅占到2%左右。因而,维修者首先要对CPU的电路特点要熟悉一些,如CPU工作的电源、晶振、复位的三要素等。

变频器电路维修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变频器各部分电路故障率的划分,很难有精准的统一的标准。维修层次的一不样,得出各电路故障率的结论肯定会有差异。以笔者近10年以来的维修实例作为参照,可以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主电路的故障率约占到40%,其中逆变模块的故障率最高,能占到25%,整流模块和储能电容器及充电电阻、充电接触器的故障率占到15%;开关电源的故障率约占30%;各类检测电路的故障率约占15%,控制端子等CPU外围电路故障率约占13%,而CPU本身和外挂存储器的故障率仅占到2%左右。

变频器的生产与应用,已有20年的历史,不算新产品。但国产机的生产及普及应用,却是近几年的事情。早期投入市场的,进口品牌较多,目前已进入故障多发期,形成了较大的维修量。近几年各个层次的变频器生产厂家蜂拥而上,品牌之多,质量上参差不齐,电路上各出机杼,性能上更新换代之快,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正是有了电力电子器件研发的成功和广泛应用,有了微控制器在控制领域上的拓展,才有了变频器这样一个在电力拖动系统被大量应用的工控产品。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要求维修者技术知识的储备尽量全面一点才好。变频器的应用和维修,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宽泛的“面”,因为变频器是弱电微电子)和强电(电力开关器件)的有机结合,是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它强大的功能、各种完善的检测和保护电路、控制上的智能化和灵活性、电路元器件的非通用性和特殊要求,说明着这类机器的独特性,也势必决定着独特的检测思路和检测方法——维修者不能再用以往检修纯硬件电路的眼光来检修变频器了,它有好多由软件控制程序决定的和表现出来的“怪故障”,促使我们必须以“系统”的眼光和手段,才能有效地排除。

因而,维修者首先要对CPU的电路特点要熟悉一些,如CPU工作的电源、晶振、复位的三要素等。第二要准备维修资料,如变频器的说明书,实物复印也好,网上搜罗也好,反正是越多、越全越好。检修和修复后的试机,都要参考说明书来调整相关参数值,确定某种运行控制方式。有时候因找不到操作说明书,会造成修理上的“卡壳”;要学会对变频器的调试,一个变频器修理高手,必然也是一个调试高手,一些不能运行的故障,并非全是由硬件电路异常造成,合理的参数调整,便可使机器起死回生。一些机器是按几下按键就修好了,此类维修对说明书等资料的依赖性比较强。变频器说明书是不可能搜罗完备的,要积累自己的操作调试经验,如操作面板不能起动变频器,可从端子的接线方式上试验,达到起动变频器运行和试机的目的。(www.xing528.com)

变频器是一个智能化产品,其检测保护功能尤为强大。例如,变频器上电后显示“死机状态”,所有操作均失效。这往往并非是CPU坏掉使程序不能运行,而有可能是检测到OC或SC故障,CPU实施的一种保护手段。如果不停地检查CPU工作三要素,则结果必定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要学好配合故障代码检查相关电路,更要从机器的智能控制方式上着眼,理性地辨析故障所在,提高维修效率。短路、过电流、接地,虽然实质上都属过电流故障,但故障检测部位、检测时机和检测电路有所区别,应逐步锻炼以增长经验,使自己具备这种将故障落实到具体电路上的能力。

一门技艺,有速成的东西,如对主电路的检测和一些修复方法,看过本书相关章节便会轻易掌握;也有一些需经日积月累形成的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如对电路故障近于直觉的把握和判断,修理中一些随机应变的变通方法。后者才是一个维修者成熟的标志。一个电路正常的工作状态只有一种,而故障状态却有多种,并且很难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同一种电路,已经修复了1000种故障,但眼下接手的,可能正是第1001种故障,要举一反三,要变通,要突破定式思维,从检修思路到修理手段都要放开。哪里有什么疑难故障,只是我们相关知识的“面”不够宽泛而已,只是我们的检修思路没有“疏通”而已,只是我们的修理方法缺乏变通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