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指静脉识别目前在世界各地已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包括用手指静脉生物识别代替银行卡密码、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手指静脉识别产品中以日本日立公司的产品技术最成熟。自1997年日立中央研究所开始研究手指静脉认证技术以来,日本日立公司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已获得多项专利,已有多种成型产品。2009年,日立正式把手指静脉门禁识别终端推向全球。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手指静脉识别目前在世界各地已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包括用手指静脉生物识别代替银行卡密码、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相比指纹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防伪造能力,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手指静脉识别产品中以日本日立公司的产品技术最成熟。自1997年日立中央研究所开始研究手指静脉认证技术以来,日本日立公司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已获得多项专利,已有多种成型产品。

2000年,日立推出USB型手指静脉识别终端,该装置包括手指静脉信息读取和认证,且适合多种操作系统,如图6-5-3(1)所示。2003年,日立推出门禁型手指静脉识别终端,之后在全球日立集团内部试用了五年,并做了许多改进,如图6-5-3(2)所示。

图6-5-3 手指静脉识别系统(www.xing528.com)

2005年10月举行的东京汽车展上日立公司对外展示了一套新型汽车锁“手指静脉认证设备”,如图6-5-3(4)所示。通过安装在车门把手后的一个传感器利用近红外线成像技术采集手指静脉纹理图案。车门把手的独特设计能引导司机的手正好进入他们每次打开车门的位置,保证系统每次读取数据时手指静脉都在同一位置。日立公司宣称,即使偷车贼有汽车钥匙,也无法打开汽车。

2007年日立开发的小型“手指静脉认证设备”及软件开发套件(SDK)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该设备的宽、纵和高分别为59、82和74毫米,如图6-5-3(3)所示。在识别性能方面,FRR为0.01%,FAR为0.0001%,注册失败率小于0.03%。该产品同时在欧洲、北美、亚洲其他国家市场开始推广,已经用于银行、安检等领域

2009年,日立正式把手指静脉门禁识别终端推向全球。2012年,日立制作所发布了薄型轻量化手指静脉认证装置“日立手指静脉认证装置S-1”,如图6-5-3(5)所示,主要是针对外使用移动PC的情况。这种新型的手指静脉认证装置改进了原有几代装置采用的透射成像方式,利用近红外光侧透成像方式,实现了17毫米的薄型设计,重量也只有35克,更适于携带。

手指静脉生物识别产品在2008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的考试、社保等业务领域已经获得一定规模的应用,在一些公众化领域,如考勤、门禁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步普及。但是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指静脉识别产品还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