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振动磨损:微动引起的表面损伤

振动磨损:微动引起的表面损伤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振动磨损又称为微动磨损,是指两个配合表面之间由一微小振幅的相对振动引起的表面损伤,包括材料损失、表面或亚表面形貌变化或出现裂纹等。振动磨损导致摩擦接触面尺寸改变和金属构件耐久性降低。图5-19所示为传动齿轮和斗轮压力连接的圆锥形支承面上振动磨损中的斑痕。

振动磨损:微动引起的表面损伤

振动磨损又称为微动磨损,是指两个配合表面之间由一微小振幅的相对振动引起的表面损伤,包括材料损失、表面或亚表面形貌变化或出现裂纹等。

振动磨损振幅一般很小(通常<1mm),通过振动、振荡和弹性形变引发微小范围的滑动或滚动,有时存在冲击载荷叠加。振动磨损如图5-17所示。由于摩擦导致接触表面微米范围内发生黏着和变形,空气进入,达到金属摩擦副氧化所需的临界条件,形成摩擦氧化产物;钢铁氧化物大多数为深红、棕至黑色,有色金属则为其他颜色。耐腐蚀材料也易受侵蚀,因为钝化层持续被破坏,氧化颗粒的产生和消失将会影响磨损表现形式和磨损量。

振动磨损导致摩擦接触面尺寸改变和金属构件耐久性降低。常出现在紧配合件、轴台、配合面、制动器、驱动夹紧连接等部位。振动磨损的类型有摩擦氧化、斑痕、振蚀、条虫状凹坑等。

1.摩擦氧化

摩擦氧化又称为摩擦腐蚀、摩擦磨蚀、摩擦锈蚀、磨损氧化。

978-7-111-58642-5-Chapter05-17.jpg

图5-17 振动磨损

(1)失效特征 钢铁材料表面氧化物开始为浅灰色至黑色,之后变粗糙,表面为红棕色,形状不规则,氧化产物周围可能出现垂直于运动方向的裂纹。润滑剂类型和用量不同,氧化产物分别为深色、糊状或油漆类涂层。微观观察,表面氧化产物为层状,局部聚集形成疤痕和凹槽,可能出现微裂纹。

(2)导致失效的条件、应力及失效过程 由于振荡、松动或由于紧密配合连接部件的扭转刚度抗弯强度不同,导致接触表面小幅振动式相对运动,配合尺寸改变直至整个接触表面均出现形状偏差,生成摩擦氧化产物,呈塔状结构。摩擦氧化如图5-18所示。如果摩擦产物未转移,则作为填料继续磨损;如果摩擦产物转移,则使配合间隙增大。当摩擦产物呈点状或线状聚集时,会在接触表面内产生局部高应力作用。在进入空气和潮气时,钢铁材料会产生摩擦腐蚀和摩擦锈蚀,如果空气进入不畅,则会形成斑痕。

2.斑痕

(1)失效特征 接触表面上的小凹坑,分布不均匀,局部密集,斑痕处有时会形成裂纹。

图5-19所示为传动齿轮和斗轮(材质为28NiCrMoV的工具钢)压力连接的圆锥形支承面上振动磨损中的斑痕。(www.xing528.com)

978-7-111-58642-5-Chapter05-18.jpg

图5-18 摩擦氧化

(2)导致失效的条件、应力及失效过程 与摩擦氧化过程相似。由于摩擦氧化产物不能转移,局部颗粒聚积,对周围塑性区产生应力作用,形成小凹坑。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疲劳裂纹,当构件中出现相应的应力比时,会出现振动断裂。

3.振蚀

(1)失效特征 接触表面上的凹陷,分布区域与摩擦副的形状相符,具有黑色至锈红色覆层。如滚珠压入滚珠轴承的导轨中,形成槽沟形分布的凹陷。

(2)导致失效的条件、应力及失效过程 不断的振动使静止的滚珠或滚动轴承产生微变形,形成摩擦氧化,伴随有由于法向应力导致的塑性变形。

4.条虫状凹坑

(1)失效特征 不规则形状的凹坑,方向不确定,大多数垂直于主应力方向,通常在两个接触面上的表现相同。

(2)导致失效的条件、应力及失效过程 在振动式滑动、轴向滚动时,由于表面压力高和缺少润滑,在局部较小的面积摩擦生热,导致磨损和摩擦氧化等,产生积聚的磨损产物,垂直于运动方向形成凹陷并不断加深。

978-7-111-58642-5-Chapter05-19.jpg

图5-19 振动磨损中的斑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