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

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用产品质量指标,即用以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质量特性值。以上五类指标都反映着产品在满足用户需要时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它们可用“适用性”来概括。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依照发布的单位和通用范围的不同,共分为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若质量标准定低了,就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的适用性不好;若质量标准定高了,超过了用户需要,价格也高,则产品的适用性也不好。

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

1.产品质量指标

所谓产品质量是指工业产品(或劳务)能够满足社会和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或特性。凡是由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都属于这种特性。它包括尺寸结构、重量、精度、功率、强度、材质、性能,即机械物理以及化学成分等内在质量特性,还包括外观、式样、形状、色彩等外部质量特性。

不同的工业产品,根据各自适用的要求,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常用产品质量指标,即用以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质量特性值。产品质量指标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类型。

(1)性能指标 产品的性能是指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即产品在不同目的、不同条件下使用时,其技术特性的适合程度。如汽车的载重量、速度;灯泡的光色、功率、发光效率

(2)寿命与可靠性指标 产品寿命是指产品能够按规定的功能正常工作的期限。常用的指标有工作时间、工作次数等。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常用指标有可靠度、故障率等。产品的寿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都是综合指标,它们反映了产品的耐用度和稳定性。

(3)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是反映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及周围环境安全、卫生保证的程度,如辐射、毒性、噪声、排污等方面的指标。

(4)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是反映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所花费的经济代价的大小,如产品的设计加工、用料等生产费用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动力、燃料消耗等维持费用。常用的指标有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寿命周期总成本等。

(5)结构合理性指标 包括产品的可修性、零件的互换性等方面的指标,如操作方便、省力等。(www.xing528.com)

以上五类指标都反映着产品在满足用户需要时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它们可用“适用性”来概括。

2.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的质量特性,有的可以直接定量,如钢材的强度、硬度等,但有的则难以直接定量,如外观、舒适、操作方便等性能。

对这些质量特性就要通过对产品迸行综合的和个别的试验,确定某些技术参数来间接地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不论是直接定量的还是间接定量的质量特性,都应准确地反映社会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特性的客观要求。把反映产品质量主要特性的技术经济参数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文件,这就是产品技术标准或称质量标准。

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依照发布的单位和通用范围的不同,共分为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此外,有的企业还实行两种特殊质量标准,即“内控标准”和国际标准。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凡符合质量标准者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中,属于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即废品;属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称为返修品。另外,有些不合格品虽低于质量标准,如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有一二项指标未达到技术标准,但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可不作为废品,而作为等外品,如次品、处理品等。

我们说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说产品质量标准越高越好,我们提倡生产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若质量标准定低了,就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的适用性不好;若质量标准定高了,超过了用户需要,价格也高,则产品的适用性也不好。因此必须制定一个适宜的质量标准,尽量做到既技术先迸而又经济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