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干支流水生态现状调查

长江干支流水生态现状调查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安全面临较大威胁。江海洄游型和江湖洄游型种类在长江上游及主要支流成为稀有种,河道洄游型鱼类大幅度下降,而产黏性卵的定居型种类产量较稳定,相对数量有所上升。白鱀豚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长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之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2014年长江江豚约104

长江干支流水生态现状调查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蜿蜒贯穿中国大陆地势的三级阶梯,流域辽阔,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大,各地气候多样、独特,水系发达,径流充足,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安全面临较大威胁。流域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逐步显现,江湖的纵向和横向连通性降低,生境条件改变对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完整性构成威胁,江湖关系变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影响逐渐显露。珍稀、特有物种生存困难,重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枯竭。然而,长江水生态监测开展较快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水生生物监测工作主要以藻类试点监测为主,其他水生生物及生境指标监测开展较少,流域水生物保护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鱼类资源性多样性降低、渔获量减少

长江源为高原河源水系、沼泽和湖群湿地生境,通天河下游为峡谷激流生境,水温常年偏低,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差,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分布有适应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鱼类。金沙江及长江上游为滩潭交替、水流缓急相间的峡谷河流生境,是长江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长江上游共分布鱼类286种,包括126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华缨鱼属、华鲮属、鮈鲫属、异鳔鳅鮀属、高原鱼属、球鳔鳅属、金沙鳅属和后平鳅属是长江上游特有属。空间上,金沙江水系共有鱼类179种,特有鱼类66种,占其总种类数的36.9%;岷江水系共有鱼类157种,特有鱼类51种,占其总种类数的32.5%;嘉陵江分布有鱼类157种,特有鱼类40种,占其总种类数的25.5%;乌江分布有鱼类142种,特有鱼类36种,占其总种类数的25.4%。长江上游各支流鱼类多样性统计见图2-11。

赤水河、青衣江等流程相对较短的支流,鱼类多样性也十分丰富,生态价值较高。赤水河作为目前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唯一没有筑坝的河流,分布有鱼类160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9种,占总种类数的30.6%。青衣江水系分布有39种特有鱼类,占总种类数的31.2%,其中隐鳞裂腹鱼、异唇裂腹鱼和宝兴裸裂尻鱼等3种特有鱼类是该水系的独有种。高原湖泊如属都海、纳帕海、碧塔海、程海、泸沽湖等生态环境独特且敏感,分布有程海白鱼、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等49种特有物种。

图2-11 长江上游主要区域鱼类多样性

历史上,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既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又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岩原鲤、厚颌鲂、长薄鳅等也是上游常见的特有鱼类。鲤、鲇、长吻鮠等经济鱼类有一定产量。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其中产漂流性卵的洄游性鱼类在渔获物中约占40%。至90年代,受梯级工程阻隔后,主要渔业对象的种类进一步减少至20种左右。江海洄游型和江湖洄游型种类在长江上游及主要支流成为稀有种,河道洄游型鱼类大幅度下降,而产黏性卵的定居型种类产量较稳定,相对数量有所上升。

长江中下游为东亚季风气候下形成的洪泛平原区,水系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并与江河连通,形成了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是珍稀水生动物长江江豚、“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栖息地和繁育场所。该地区鱼类资源丰富,共有261种,许多种类具有江湖洄游习性。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有四大家鱼产卵场11处,产卵量约占全江产卵量的42.7%。“四大家鱼”、鳜、团头鲂等鱼类在中、下游渔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重要的经济鱼类。(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宜昌江段渔获物中“四大家鱼”重量比为34%,圆口铜鱼重量比为9%,铜鱼重量比为4%,鲇重量比为1.3%,长吻鮠重量比为10%。进入90年代,宜昌江段渔获物中“四大家鱼”重量比降为10%,圆口铜鱼重量比降为1%,长吻鮠重量比降为3%。2000年以来,荆州岳阳、湖口等江段江湖洄游性鱼类由20世纪70年代占渔获量的46.2%下降到10%左右,而南方鲇、鲤、黄颡鱼等定居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重相对上升,成为主要捕捞对象。长江下游有鱼类230余种。而2000年来仅调查到74种,物种数明显减少。主要经济鱼类在渔获物中已丧失绝对优势地位,小型鱼类及甲壳类占64.3%。数据显示,安庆段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江海洄游型、江湖洄游型鱼类减少,小型种类取代了大型种类,捕捞个体小型化,渔获物以小型定居型鱼类黄颡鱼、鲫、䱗占优势。2002—2005年,刀鲚在渔获物中的重量比为1%,鳗鲡在15年的监测中只出现2尾,经济鱼类比例明显偏低,“四大家鱼”等基本为春季禁渔期放流的大规格余种,个体均重200克左右。

(2)白鱀豚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

长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长江中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白鱀豚和长江江豚。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是世界上仅有的五种淡水豚类之一,也是最为濒危的鲸类动物,仅生活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大型湖泊中。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白鱀豚的数量仍有400头左右,最近30多年来,种群急剧下降,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没有发现其踪迹,认为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白鱀豚灭绝被《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一。白鱀豚的灭绝是近50年来在地球上消失的第一种大型脊椎动物,是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第一个鲸类动物,也是自公元1500年来第四个哺乳动物科的消失。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是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旗舰物种,也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指示物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中。根据相关调查,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约2700多头,其中长江干流里至少有2550头。随着人类活动加剧,长江江豚急剧减少,到2006年,长江江豚数量约1800头,其中长江干流里至少有1225头。1991—2016年的25年中,长江江豚数量减少了1/3,其中长江干流江豚数量减少了1/2。2012年调查时,长江江豚只有1040头,较2006年减少了40%,较1991年减少了60%。其中长江干流里只有505头,较2006年减少了约1/2。之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2014年长江江豚约1045头,到2017年约为1012头。目前,鄱阳湖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长江江豚数量约占总数的45%。长江江豚数量变化见图2-12。

图2-12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